黃騫 封面新聞記者 謝杰
“川善治”,是今年中央社會工作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的2024年度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典型案例,也是全國46個案例中,唯一以整省(區、市)為單位推介的案例。
在全省“川善治”千村激勵計劃省級調訓班上,四川共有291個村莊,獲得了“川善治”千村激勵計劃“綜合善用獎”。其中,南充市有5個縣(市、區)的13個村獲得24個獎項,得到11.8萬元激勵資金。
共興鎮李家灣村獲“書記議事”群策群力獎。(拍攝:黃騫)
共興鎮李家灣村獲“書記議事”群策群力獎,瀠溪街道余家壩村獲“積分制”共建共享獎…… 7月盛夏,記者實地走進順慶區瀠溪街道余家壩村、雙橋鎮鳳凰村、共興鎮李家灣村、金臺鎮制筆村等入圍村,看入圍“川善治”千村激勵計劃背后,數字化治理如何繪就和美鄉村新圖景。
瀠溪街道余家壩村,獲得的是“積分制”共建共享獎。
“陳書記,你們村這‘川善治’積分制抓得實!”7月15日,順慶區農業農村局干部將 “‘積分制’共建共享獎” 獎牌送到余家壩村黨總支書記陳時全手中。這份榮譽,正是該村以積分制激活鄉村治理的生動注腳。
瀠溪街道余家壩村獲“積分制”共建共享獎。(拍攝:黃騫)
村委會積分兌換區里,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整齊排列,都是村民用積分兌換的 “硬通貨”。該村以100分為基礎分,構建愛國守法、產業發展等五大類積分體系,將村民日常表現量化為積分,讓“軟約束”有了“硬指標”。
打開“川善治”微信小程序,余家壩村以“五星村莊”位居全市第二、全區第一,550名認證村民的數據清晰可見。平臺“積分制”“村民說事”等欄目高頻更新,“積分排行榜”實時刷新,鄰里間比學趕超,參與熱情高漲。
“積分明細、兌換記錄一目了然,大家參與建設的勁頭更足了!” 陳時全說。如今垃圾分類、義務巡邏等事,已從“干部干、群眾看”變為“大家議、共同干”,矛盾少了,環境好了,村民日子更舒心。
依托 “川善治”,余家壩村把“積分賬”算成“治理賬”“幸福賬”,也給順慶鄉村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數字化樣本。
據了解,順慶區緊跟數字化治理的時代浪潮,將創新鄉村治理模式作為突破口,深耕“川善治”數字化平臺的推廣與應用,推動鄉村治理效能持續躍升。
目前,該平臺已實現全區111個村莊全覆蓋,認證村民超1.5萬人,服務惠及3萬余人。通過構建“遵規守約表現與實物獎勵掛鉤”的激勵機制,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顯著增強,一幅“鄉風文明、和諧有序”的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