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今年黃仁勛第三次中國大陸行的同時,英偉達H20芯片對華出口的通道再次打開,但問題還沒有解決。
作者 |張力
邢昀
黃仁勛最近很忙,忙著穿唐裝、秀中文、接受采訪。鏈博會之前,他還抽空與雷軍見了一面。
倆人上一次在中國公開見面,還是2013年小米3的發布會上,黃仁勛在臺上高喊“我也是米粉!”他借小米的臺子為英偉達打廣告,喊出“我們公司做的GPU是世界最棒的”!
12年后,黃仁勛帶領英偉達沖破4萬億美元市值大關,全球AI熱潮席卷,英偉達的芯片供不應求。甲骨文聯合創始人拉里·埃里森回憶道,當時在一頓壽司晚宴上,他跟馬斯克一起懇求黃仁勛多給一些芯片,直呼“請收下我們的錢,多拿點,拜托了!”黃仁勛再也不用到處吆喝了。
在2025年之前,他的中國行程似乎并不多。幫小米站臺后,公開報道中他只在2019年來過中國,參加英偉達GTC大會。而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拓展從手機芯片,延伸到人工智能、汽車智駕等領域。公司中國團隊日漸成熟,如今有約4000名員工,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美國連番升級對中國半導體的制裁,英偉達的A100、H100等產品被禁止出口中國,黃仁勛的好日子就過去了。
雖然通過“特供版”芯片繞開監管仍有路可走,但到2025年4月,“對華特供版” AI 芯片產品 H20被美國政府管制,需“無限期”申請許可證,最嚴AI芯片禁令下,英偉達中國區業務陷入停滯,尤其是營銷相關部門的員工,大家都無所事事,士氣跌入谷底。裁員的擔憂在公司內部逐漸蔓延,合作伙伴也軍心不穩。
黃仁勛不得不站出來鼓舞士氣,今年1月初,他空降英偉達中國區年會,連趕3場年會,罕見地脫下標志性的黑色皮衣,套上東北大花襖,不僅在上海年會上扭起大秧歌,還熟練地轉起手帕,全場員工直接沸騰。
安撫中國區員工并不是只是靠扭個秧歌,發發紅包,逗大家一樂就過去了。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的外部環境下,如何繼續做生意。關于這個課題,黃仁勛仍在探索中。
1、黃仁勛,夾縫中求生
對于黃仁勛、英偉達來說,中國市場一直不可或缺。
7月16日,黃仁勛在北京舉行的媒體會上表示,“英偉達已經進入中國市場30年了。我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小米這些公司都還沒成立。”
2006年英偉達推出CUDA平臺,將GPU轉變為通用計算引擎,曲折中迎來跨越式發展,2007年12月,隨著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擴展,也正式啟用了官方中文名“英偉達”。
2013年黃仁勛參加小米發布會,正是因為小米3搭載了英偉達Tegra4處理器。彼時中國智能手機的龐大市場增長曲線陡峭,為英偉達切入手機芯片提供了可能性。不過英偉達在手機領域的探索不算成功,有意思的是,這給雷軍和黃仁勛帶來的連接,在十多年中從手機延伸到汽車。
而2019年黃仁勛出現在蘇州的GPU大會,最引人關注的是發布了英偉達團隊在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領域的最新軟件定義平臺Orin。2022年Orin芯片量產,中國大部分車企都開始基于英偉達芯片做智駕開發,英偉達芯片成為中國智駕市場的主導。
然而隨著中美之間政治、經貿關系的摩擦越來越大。黃仁勛也從一個單純的科技領軍人物,開始感受到商業以外的不確定性帶來的巨大沖擊。
2025年4月2日,美國對中國加征34%的關稅,中國反制回應,加征對等關稅,此后關稅戰愈演愈烈,最終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關稅加到134%, 中國對美國進口關稅加到125%。
黃仁勛的生意還得做,他夾在中美中間,一邊在美國游說白宮、特朗普,一邊對中國示好。在中美關稅戰進入白熱化之后,他積極充當信使角色。
4月是最焦灼的一個月,他跟特朗普在海湖莊園會談,英偉達官宣5000億美元投資美國構建本土AI產業鏈。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政府先是在9日告知H20芯片出口到中國需要許可證,14日又稱,這些規定將無限期實施。
黃仁勛一邊示好,一邊公開指責美國的芯片禁售是失敗之舉,芯片禁售會讓美國公司喪失在全球的統治力,而英偉達在中國喪失的市場份額,會直接把客戶推向華為,加速華為在芯片領域的崛起。還回懟美國議員擔心芯片會流入軍方的言論,直言“北京不可能會依賴美國可能隨時禁止的產品”。
4月17日,黃仁勛再度訪華,先見了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當面表達深耕中國的決心,“中國是英偉達非常重要的市場,希望繼續與中國合作”。又馬不停蹄地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之后,再到上海,重申中國市場對英偉達十分重要,不僅因其體量巨大,更在于這里擁有優質的客戶群體和良好的產業生態。
第二次中國行,黃仁勛一邊帶著特朗普的消息,一邊瘋狂夸贊中國,夸中國AI發展快,夸中國供應鏈好,中國市場重要,呼吁人工智能發展潛力巨大,各國應該加強合作與共享,推動共同進步與世界繁榮。
中美關系在降至冰點后觸底反彈,為黃仁勛第三次訪問中國創造契機。這次訪華,黃仁勛整個人也更松弛,見了雷軍,接受采訪,高調提及H20解禁,又夸了一眾做AI的公司,包括字節、阿里、騰訊、Deepseek等。名義上是參加鏈博會,但其實更重要的是,與中國客戶重新建立連接,當然最為緊迫的是繼續與中國高層保持溝通。
2、英偉達不能沒有中國市場
黃仁勛頻繁地往中國跑,有政治原因,但歸根結底,還是中國市場對英偉達來說,是不可丟失的一大蛋糕。這次到訪,他也不遺余力地夸贊中國市場,“非常神奇且有活力,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獨一無二的市場”。
從財務指標上講,中國確實對英偉達很重要。年報顯示,2024年英偉達中國區年營收達171億美元,同比增長66%。英偉達47%的營收來自美國,中國區貢獻13%的營收,是英偉達的第四大銷售額地區。
英偉達2025財年地區營收明細,來源于財報
也難怪之前特朗普解除中東等市場的AI禁令,黃仁勛會對媒體講,收復中東市場,只能修復10%的市場,如果不放開中國禁令,另外90%都無從談起。
黃仁勛此前提到,因為芯片的出口限制,英偉達在亞洲市場的份額從95%降到50%,而不能在中國出售芯片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原因。
不僅市場份額在下降,美國政府的最嚴AI禁令,讓英偉達特供中國H20完全沒有市場,變成“垃圾”直接導致英偉達計提了55億美元損失,這筆費用與H20芯片庫存、采購承諾及相關準備金直接相關,約占2024年中國區總營收的32%,而且二季度可能會繼續計提損失。
在這一波AI競爭中,中國公司是最積極、最舍得,也最有資本實力在算力上投資的客戶之一。據國際市場調研機構Omdia的數據,2024年英偉達Hopper系列GUP的全球前五大買家分別是微軟(48.5萬枚)、字節跳動(23萬枚)、騰訊(23萬枚)、Meta(22.4萬枚)、亞馬遜(19.6萬枚)。
Omdia統計的前五大購買H系列芯片客戶
今年春節,Deepseek R1 模型橫空出世后,在中國掀起更大的AI浪潮,無論大小廠都在All in AI ,對芯片的需求呈現指數級增長,但因為美國的AI 芯片禁令,英偉達只能干瞪眼。黃仁勛在這一次演講中點名的騰訊、網易、米哈游、游戲科學、字節跳動、DeepSeek、阿里巴巴、MiniMax、百度、小米、美團等,他們都有芯片需求。
7月11日,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元,成為全球首個突破4萬億元的公司,而且從1萬億元到4萬億元只用了短短2年的時間,AI浪潮之下,AI公司還沒賺到錢,英偉達堪稱AI淘金時代的賣鏟王。
不過風頭越盛,隱憂就越多,如何用業績托起這4萬億市值,是黃仁勛首先需要考慮的事,鑒于美國市場已經貢獻過半的營收,且AI玩家相對固化。他的眼光只能瞄向中國,他預計到2026年,中國將有500億美元的市場機遇,因為中國AI 發展迅速,對芯片需求量大。
3、特供版芯片并非高枕無憂
中國公司對芯片的需求確實大,但誰都想要更高性能的芯片,而非“閹割”版。
為應對美國芯片出口管制限制,英偉達在H100的基礎上稍作修改,設計出H20,這款芯片在浮點精度、互聯速度和整體帶寬上大幅降級,FP16算力148TFLOPS,顯存帶寬4TB/s,性能僅為H100的30%。H20的單價在1.2萬美元,價格大約是H100的一半,但性能遠遠達不到后者的50%。
黃仁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承:“H20不是我們最好的產品”。不過,他辯解,H20的優勢是,系統帶寬很高、很高效,并且適用于中國目前正在開發的模型,比如DeepSeek-R1、Kimi等等。
鑒于芯片限制,中國公司又不想在AI競爭中落后,只能硬著頭皮買,這也給了黃仁勛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他預計H20重回中國市場,應該會取得很大的成功,發揮很大的作用。
此外,黃仁勛還提到為中國又定制了一款新的芯片,預計9月會在中國上市。這款芯片是Blackwell RTX Pro 6000 芯片的”閹割“版,剝離了最先進的技術,比如高帶寬內存 (HBM) 和 NVLink等。
據介紹,RTX PRO是為數字工廠、數字孿生、機器人等場景設計的產品,用英偉達的介紹RTX PRO是一套用于“教會機器人如何成為合格機器人、教會智能工廠如何成為優質智能工廠”的系統。黃仁勛同樣對RTX PRO寄予厚望,他說RTX PRO堪稱完美契合中國需求,因為中國在機器人領域、智能工廠建設的創新成果豐碩且供應鏈規模龐大,“對此我感到非常興奮”。
興奮之余,在中國的芯片國產替代潮中,他或許也感到了危機,特供芯片的性能大打折扣,價格卻并不便宜,而字節、騰訊、阿里等一眾有錢、有人才又在AI 有野心的公司,很難甘心一直用特供芯片,必然催生出其他替代方案,或者轉向芯片自主研發。
在美國限制芯片出口的三年里,中國芯片產業自主研發進展迅速,寒武紀思元系列、壁仞科技BR100、燧原科技云燧T20系列,以及百度昆侖芯、阿里含光等也都取得了顯著進展,國產芯片正在崛起。
黃仁勛最為警惕的競爭對手華為,在4月10日,發布了CloudMatrix 384超節點。CloudMatrix 384基于384顆昇騰芯片構建,是迄今為止中國目前最大的商用超節點,規模、算力、性能均已全面超越英偉達NVL72。數據顯示,CloudMatrix 384實現的算力規模可達300PFlops,相比NVL72的180 PFlops提升了67%。
過去英偉達不僅在芯片上有統治能力,同時依靠CUDA生態構建出足夠高的護城河。CUDA是一個并行計算平臺與編程模型,賦予開發者直接在GPU上編寫代碼的能力,從而大幅提升計算效率,提升芯片性能。
如果中國公司轉向國產芯片,就需要切換生態,繞過CUDA。如今各大芯片廠商們也在通過兼容、自研、混合架構等多種技術路徑探索突破口。比如華為有自研的CANN架構。不久前,有媒體報道,華為或徹底重構昇騰芯片架構,轉向GPGPU并兼容CUDA生態,劍指英偉達壟斷的AI算力市場。
一旦新的架構成長起來,英偉達的核心競爭力就會遭到進一步沖擊。這也是黃仁勛說服特朗普放開芯片限制的說辭,他說:“美國想要保持AI的領先地位,就應該保證全球都采用美國的芯片,在美國芯片的基礎上進行架構開發。”
一旦CUDA的壟斷地位被打破,英偉達的芯片優勢將不復存在,4萬億市值便搖搖欲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