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韓國在文化申遺方面動作頻頻,可這次卻出了大問題。原來,聯合國要求申報非遺項目需提供能證明“千年連續傳承”的證據鏈。韓國倒也迅速,提交了一份長達600頁的材料 ,本以為勝券在握,沒想到卻成了“翻車”現場。
仔細一看,這600頁材料中,竟有73%是現代生活照片,涉及歷史溯源的內容僅占27%,而且還找不到一份16世紀之前的文獻。這樣的證據,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向聯合國提交了137項鐵證。就拿泡菜來說,中國有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其中記載的腌菜技術比韓國相關文獻早了800年;湖北出土的唐代儺戲面具,其紋飾與韓國端午祭使用的面具相似度高達91%,且年代早了上千年;韓國申遺的大木匠技藝,有19道工序與中國北宋的《營造法式》完全相同。
韓國為了挽救申遺,還耍起了“小聰明”,提交的材料中被發現存在篡改歷史圖紙、偽造古籍痕跡等問題。比如,提交的唐代長安燈會圖紙,居然把“長安西市”的關鍵標識抹去,部分所謂古代文獻資料,還檢測出使用了現代顏料。
如今,韓國的泡菜文化、江陵端午祭、燃燈會等五項非遺岌岌可危,其中三項已被列入“待撤銷名單”,大木匠技藝和阿里郎民歌進入復核期,但翻盤概率不足10%。韓國還被列入“文化誠信觀察名單”,未來10年申遺都要接受雙重審核,甚至可能要支付2.3億美元的補償金。
這場申遺鬧劇,也給全世界提了個醒,文化傳承容不得半點虛假 ,尊重歷史才能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