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美國政治與傳媒界的世紀對決在邁阿密聯邦法院拉開帷幕。
現任總統特朗普以誹謗罪起訴傳媒大亨默多克及其新聞帝國,索賠金額高達100億美元,這場訴訟不僅涉及媒體公信力與總統名譽的較量,更與十年前震驚全球的愛潑斯坦性犯罪網絡產生微妙勾連。
事件源于《華爾街日報》7月初的獨家報道,該報援引所謂"特朗普致愛潑斯坦生日賀信"稱,2003年時任房地產大亨的特朗普在信中附有不雅插畫,并暗示兩人存在不可告人的"秘密"關系。
這篇報道立即引發政治地震——愛潑斯坦作為已故性犯罪者,其生前建立的權貴交際網絡始終是美國政壇最敏感的禁忌話題,而特朗普在2016年、2020年及2024年三次總統競選中均強調自己與愛潑斯坦"僅有數面之緣"。
特朗普團隊在報道刊發后24小時內啟動危機公關。7月17日,總統本人通過"真實社交"平臺連續發布12條推文,指控《華爾街日報》故意刊登偽造文件,并披露其已親自致電92歲的默多克提出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特別強調默多克當時承諾"會處理",但最終新聞集團仍堅持發布報道,這種"背信"行為可能成為法庭辯論的關鍵證據。
法律專家分析,根據美國聯邦誹謗法,公人物要勝訴必須證明媒體存在"實際惡意",即明知信息虛假仍故意傳播,而特朗普主張的"預先警告卻仍發布"恰好試圖構建這一定罪要件。
訴訟文件顯示,被告方除新聞集團和道瓊斯公司兩家傳媒巨頭外,還罕見地直接列入了《華爾街日報》主編埃瑪·塔克和兩名調查記者的姓名。
這種針對個人的追責策略引發新聞業震動,全美記者協會發表聲明擔憂此舉將產生"寒蟬效應"。但特朗普在訴狀中強調,記者團隊在采編過程中至少存在三重過錯:未向白宮新聞辦核實信箋真偽、忽視專業鑒偽程序、在總統親自否認后仍拒絕撤稿。
道瓊斯公司發言人則強硬回應稱"完全相信報道準確性",并暗示可能反訴總統濫用司法權力干預新聞自由。
這場訴訟的深層脈絡需追溯至愛潑斯坦案的持續發酵。2019年這名億萬富豪在曼哈頓監獄"自殺"后,其私人飛機日志與島嶼訪客記錄成為輿論焦點。特朗普在2024年競選時承諾解密所謂"客戶名單",該表態吸引了大批右翼選民支持。
但今年7月7日司法部突然宣布"不存在系統性的客戶名冊",直接導致保守派陣營爆發抗議活動。壓力之下,特朗普于17日要求司法部解封陪審團筆錄,這種矛盾姿態顯示其在"打擊權貴腐敗"承諾與"避免牽連共和黨人士"之間的兩難處境。
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同日通過X平臺諷刺特朗普關于"愛潑斯坦案是騙局"的說法,稱"難以置信騙局策劃者會提前自殺",這番言論被解讀為科技巨頭對訴訟的隱性站隊。
從傳媒史視角觀察,這已是特朗普第六次起訴主流媒體,此前包括2020年對《紐約時報》的誹謗訴訟。但本次百億天價索賠創下歷史記錄,相當于新聞集團2024年凈利潤的3.7倍。
法律界普遍認為實際賠償金額會大幅縮水,但訴訟過程本身將產生巨大政治影響力——默多克被傳喚作證時,勢必面臨關于新聞集團編輯方針與政治傾向的尖銳質詢。而《華爾街日報》作為華爾街喉舌,其報道可信度受損可能影響2026年中期選舉的輿論環境。
更微妙的是,愛潑斯坦案陪審團記錄的潛在披露風險,正在華盛頓政壇引發連鎖反應,兩黨多名議員近期突然改變對"媒體保護法"修訂案的投票立場。
在這場風暴中心,特朗普18日的社交媒體發文值得玩味。他將《華爾街日報》稱為"垃圾堆報紙",卻用"有趣經歷"形容即將到來的法庭對決,這種混合憤怒與戲謔的修辭風格,恰似其政治生涯的縮影。
而默多克集團尚未公布應訴策略,但知情人士透露其可能采取"報道屬實"與"總統特別舉證責任"的雙軌辯護。
無論結局如何,這場訴訟都已注定成為檢驗美國言論自由邊界、媒體監督權力與政治人物名譽權的標志性案件,其影響將遠超百億美元索賠本身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