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沖突愈演愈烈,哈馬斯發布襲擊視頻,造成大量以軍死亡,內塔尼亞胡揚言要將哈馬斯“連根鏟除”。
而特朗普卻對此不滿,如今美國重心放在俄烏戰場上,無暇顧及中東,特朗普想讓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但奈何內塔尼亞胡態度強硬。
不過以軍在中東“攤子越展越大”,想要擴大規模,但如今內塔尼亞胡至少迎來五個噩耗。
中東局勢復雜
以色列與哈馬斯、胡塞武裝、真主黨、敘利亞的沖突,時刻都在改變著局勢的走向。
自從伊以沖突結束后,以色列并沒有選擇停下手中的武器,反而頻繁在多個地方發動軍事行動。它的目標瞄準了包括哈馬斯、胡塞武裝、真主黨以及敘利亞等勢力。
而內塔尼亞胡似乎從未有過軟弱的表現,他明言,任何威脅以色列安全的勢力,都會迎來以色列的報復,甚至伊朗也無法幸免。
但就在局勢緊張、似乎即將再度升級之際,突然的變化讓人猝不及防,胡塞武裝這一反擊,帶來了令以色列難以忽視的噩耗。
第一大噩耗是,7月16日,胡塞武裝證實他們對以色列本土發動了襲擊,目標包括了本·古里安國際機場、埃拉特以及內蓋夫等地,且這一系列襲擊顯然是成功的。
胡塞武裝的報復顯得尤為直接且猛烈,為了回應以色列在多個地區的軍事打擊,胡塞武裝發起了三輪密集的軍事打擊,使用了無人機和彈道導彈等高效武器。
導彈從天而降,瞬間讓成千上萬的以色列公民不得不涌入避難所,緊急應對,對于一個早已習慣快速反擊的國家來說,這無疑是一記重擊。
更為嚴峻的是,胡塞武裝甚至威脅以色列稱,他們擁有打擊以色列內蓋夫核設施的能力,這一威脅讓以色列不得不感到一絲恐懼,因為這個目標連伊朗的導彈襲擊都未曾成功摧毀。
而若胡塞武裝真的敢采取導彈實施打擊,那肯定會讓以色列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畢竟胡塞武裝可是中東出了名的“硬骨頭”,如果以色列仍然死心不改,未免胡塞武裝不會動手,畢竟不管是美國還是以色列的嚴厲打擊,都沒有阻擋胡塞武裝襲擊的步伐,在這一點上,胡塞武裝的強硬程度要比伊朗硬的多。
第二大噩耗,是美國的導彈庫存告急,對于以色列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兒。
7月17日,美國退役陸軍上校麥格雷戈就爆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消息:美國用于防御和進攻的導彈庫存已經所剩無幾,只能維持8天的軍事行動需求。
而如今俄烏局勢吃緊,特朗普又要保著烏克蘭提供導彈,那也就意味著,本就不多的庫存上,騰不出給以色列的導彈。
而以色列在中東的打壓,沒有美國提供的導彈,對面的敵人不僅僅是一個,缺少了保護傘,以色列自然是不能像以往一樣在中東橫行霸道。
但偏偏,以色列在中東的野心,無法忽視,拋開之前與伊朗的齟齬,如今更是和哈馬斯、胡塞武裝甚至是敘利亞等,都比較緊張,一旦有任何的風吹草動,恐怕寸步難行。
第三個噩耗是,哈馬斯發動的斬首行動,導致以軍大批高官被斬首,這倆月,以軍在中東的行徑,遭了不少的仇恨。
而哈馬斯公布的斬首行動中,在加沙地帶對以軍車輛進行伏擊,用炮彈擊中了載著炸彈的以色列軍車。
此次襲擊,給以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至少7名以軍士兵喪生,其中包括6名以色列指揮官。
人員損傷讓內塔尼亞胡十分憤怒,到目前為止,根據以色列方面的統計,已有超過900名士兵在這場沖突中喪生,而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幾個月內,形勢之嚴峻,真讓人難以想象。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顯然已經怒不可遏,他誓言要向哈馬斯復仇,誓言要徹底鏟除哈馬斯。
而第四件事就是,美國的態度變了,以前以色列在中東橫行霸道,背后有美國的支持,又是撐腰又是出武器,還給防御導彈,但眼下,美國無暇顧及中東戰場,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了俄烏戰場上。
如今很明顯的是以色列還想繼續打下去,反觀特朗普的態度,是想讓哈馬斯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協議,但是內塔尼亞胡不愿意,仍然在加沙地帶發動軍事戰爭,急的特朗普立刻打電話。
7月17日,以色列軍隊對加沙的一座教堂進行了空襲,也是加沙唯一一座天主教堂,此次空襲造成了至少3人死亡,9人受傷。
而事情發生之后,特朗普十分憤怒,急的給內塔尼亞胡打電話,要求公開道歉,隨后以總理解釋說這是軍方的一個錯誤。
從這一個立場看出來,美國不想讓以色列再打了,并且也一直在呼吁雙方達成停火,如今哈馬斯愿意停火,內塔尼亞胡就算是扛著美國、聯合國以及歐盟的壓力,依然不想就這樣達成停火協議。
而第五件事,是土耳其對以色列的行為痛斥,以色列的殘暴行徑,幾乎成了中東的“罪惡”,中東復雜多變,但大家都對以色列肆意發動戰爭的行為表示不滿。
7月17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明確表示,以色列對敘利亞的襲擊絕對不可接受,土耳其將堅定支持敘利亞民眾,且不允許敘利亞的分裂。
近期,以色列再次在敘利亞發動襲擊,之前敘利亞內政,以色列趁機打劫了戈蘭高地,至今仍沒有撤走。
可以說中東戰亂,以色列就是個“攪屎棍”,與哈馬斯、胡塞武裝、伊朗、巴勒斯坦甚至是敘利亞都有沖突。
而土耳其放話,絕對不允許敘利亞分裂,若是以色列執意發動戰爭,不排除土耳其參戰的可能性。
一旦真打起來,誰會是贏家?這恐怕連以色列都未必能說得清,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軍事力量可不是白叫的,萬一真開戰,雙方恐怕得打一場硬仗。
更有意思的是,若北約真的介入,美國就得站出來幫土耳其了,畢竟,按照北約的集體防御條約,一旦一個成員國遭到攻擊,其他成員國就得挺身而出。
美國既然是北約的主導力量,那自然就得對土耳其提供援助,而一邊是北約成員國,一邊是美國在中東的小弟,到時特朗普又該如何抉擇?
結語
中東的局勢一向復雜,從哈馬斯的斬首行動,到胡塞武裝的越境打擊,再到特朗普的強硬態度,這一連串的事件背后,掩藏的是更深層次的利益博弈和政治操控。
內塔尼亞胡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極力借助戰火來轉移國內的壓力,維持自己的政治生命,戰斗雖然激烈,卻也成為了他政治生存的“燃料”,戰爭的背后,不僅是軍事的較量,更是政治意圖的博弈,但是戰爭無贏家,誰又能從中獲得真正的勝利?毫無疑問,無論是以色列,還是哈馬斯,甚至美國,最終都無法完全實現自己的目標,最終受傷的始終是無辜的百姓罷了,內塔尼亞胡如果執意一條路走到底,只會落得兩敗俱傷,大家對此怎么看?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