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達醫曉護的第5591篇文章
暑假到來后,門診有不少家長帶孩子前來就診,有的人說孩子平時含胸駝背,有的家長反映孩肩膀一高一低,有的家長反映孩了坐沒會相,站沒站相等等,家長們可能忽略了一種可能——孩子患上了“脊柱側彎”這種疾病。經脊柱拍片檢查后果然都或多或少存在脊柱側彎。
脊柱問題已成為繼近視眼、心理健康之后的青少年第三大“成長殺手”。近年來,中國青少年脊柱側彎發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什么是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是指脊柱向一側或雙側偏移軀干的中軸線,形成“S“型或“C”彎曲。國際脊柱側凸研究學會規定:如果站立位脊柱正位X光片上的彎曲角度大于10°時稱為脊柱側彎,也叫脊柱側凸。脊柱側彎會逐漸進展,特別是在青春期可能會快速進展。據報道青少年脊柱側凸發病率為1.0%~1.17%,男女比例為 1:2.1。
脊柱側彎有哪些危害?
外觀畸形
脊柱側彎會導致脊柱變形、高低肩、翼狀肩胛,胸廓畸形、骨盆傾斜,長短腿等多種異常形態,嚴重者可能會影響活動功能。
心理影響
脊柱側彎患者因為與其他人外形不同,容易引起他人嘲笑或歧視,久而久之就可能產生自卑等心理問題。
身體不適
脊柱導致骨骼肌肉受力不平衡,側彎發生在腰部,患兒可能會主訴腰背部疼痛。
影響器官功能
發生在腰段容易影響臟及消化功能,發生在胸部,凸側肺組織嚴重受壓,肺發育不完全,肺活量小,甚至肺不張,進而影響心臟功能。
嚴重脊柱側彎畸形可引起脊髓與神經根受壓,會引起神經根支配區域的麻痹或放射痛,引發脊髓壓迫癥或缺血性神經根炎,出現下肢麻木、乏力和跛行等現象,受壓嚴重者可引起癱瘓。
脊柱側彎如何治療?
脊柱側彎治療方式可分為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除了密切觀察隨訪以外,目前幾乎所有的循證醫學證據都支持使用支具治療輕度的兒童和青少年脊柱側凸,采用外科手術治療進展性的青少年脊柱側凸和成人脊柱畸形。
什么情況可以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可以分為物理治療和支具治療,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角度在20°以內時可以觀察,同時配合物理治療。如果側凸角度在骨骼發育成熟以前達到20°~40°之間,需要佩戴矯形支具。佩戴支具的時間要求每天不低于18個小時,連續佩戴直到渡過青春期,骨骼發育成熟。期間每6~12個月要復查一次X光片,觀察脊柱側凸是否仍然在進展。
需要明確的是支具很難矯正已經出現的脊柱側凸。支具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減緩側凸的進展,爭取到骨骼發育成熟時,側凸的角度在45°~50°以內,從而避免外科手術。根據2013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脊柱側凸研究協會(SRS)的共同研究結果,72%的患兒能夠將側凸最終控制在50°以內。但是骨骼發育成熟以后,支具的作用非常有限,不再建議支具治療。
什么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
多數學者認為側彎Cobb角度在45°以上,或者出現肩關節或者骨盆失平衡,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可以分為側前方手術和后路手術進行固定矯形植骨融合。
一般來講,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角度如果胸彎超過50°或者腰彎超過40°,就有持續進展的風險。即使進入成人期,側彎也還是會緩慢加重(每年大約增加2°-3°)。所以對于胸彎角度超過50°或者腰彎超過40°的特發性脊柱側凸,建議手術治療。對于40°-50°之間的胸彎和35°-40°之間的腰彎是否要手術有一定的爭議性,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如側彎類型,生長發育潛能等因素綜合判斷。
總之對于脊柱側彎首先家長要細心,要在平時仔細觀察,改變不良習慣,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作者: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骨科
郭樹章 主任醫師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