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遼寧一老年“暴走團”逼停消防車和救護車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2025年7月15日,一支約120人的老年徒步團在列隊準備出發時,阻擋了兩輛消防車和一輛救護車通行,雙方僵持近兩分鐘。
現場視頻顯示,三輛特種車輛閃著警燈但未鳴笛,疑似執行備勤任務而非緊急救援,最終救護車被迫靠邊騰挪空間,徒步團才列隊通過。
據悉,涉事徒步團是成立近10年的民間團體,日常在景區臨河道路健身,此前曾因占道問題被投訴。
景區工作人員透露,事發時正值當地"凌河之夏"活動期間,消防車和救護車為活動備勤,徒步團牽頭人認為"備勤不算出任務",故拒絕避讓。
目前,朝陽市文明辦已介入處理,派出所表示將對負責人進行批評教育,強調"特種車輛優先通行權"的法律原則。
三刀認為,一群本應成為社會道德標桿的長者,卻公然站在生命通道的對立面,這讓公眾感受到的不僅是憤怒,更是一種價值層面的顛覆。
令人心驚的是,涉事徒步團牽頭人“備勤不算出任務”的辯解,這種說辭不僅是對法律的無知,更是對生命的輕慢。
眾所周知,備勤就是為了應對突發狀況,如果今天不禮讓,那么公共安全的防線就會被一句輕飄飄的“不算任務”輕易突破,每個人都可能會成為潛在的受害者。
說到“暴走團”,“占道擾民”早已是多地的頑疾。
然而,遺憾的是。
這樣的團體在一次次小規模的違規后均未受到懲戒,慢慢地“人多勢眾”就成了突破規則的底氣。
有網友回憶起過往類似事件:“珠海曾有暴走團被撞,教訓還不夠嗎?”
這種對歷史教訓的援引,更凸顯出當下處理此類事件的緊迫性——縱容一次,就是對未來無數次危險的默許。
除此之外,事件背后的治理困境,在網友的討論中也逐漸清晰。
“城市健身空間不足”的客觀原因被少數網友提及,但很快被“不能以犧牲公共安全為代價”的主流觀點覆蓋。
更多人開始關注到“民間團體監管缺失”的問題:“成立十年的團體,占道問題被投訴多次,為什么沒人管?”
這種追問將矛頭指向基層治理的惰性。
的確,當“不出事就不管”成為常態,小問題便會積累成大矛盾。
再想想其他公共領域的頑疾,像廣場舞噪音、公園占座,都是一個道理,此次事件不過是公共空間治理失靈的一個縮影。
由此來看,監管的缺位或許才是“暴走團”肆無忌憚的根源。
事件引發的共鳴,最終會落腳于對“公共精神”的呼喚:“健身是好事,但不能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樸素認知,才是最基本的社會共識。
畢竟,只有當“生命至上”,“規則至上”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當執法者不再對“法不責眾”妥協,類似的鬧劇才不會重演。
而這,正是無數網友在憤怒與痛心之外,最殷切的期待。
請【 點贊 】,點【 在看 】,把文章【 轉發 】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