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的防川村被太陽曬得暖洋洋,“活力中國調研行”的記者們剛走到村口,就聽見“撲棱棱”拍擊翅膀的聲音,一群海鷗撲閃著翅膀在村里的廣場上和廣場邊的水面上盤旋打轉,時而落在亭子上方休息,時而在水中嬉戲,“來得巧,這時候很熱鬧。”一位村民熱情地與游客們打著招呼。
不靠海的邊境村落防川村怎么會有這么多的海鷗?防川村穩邊固邊專干田婕笑著說:“海鷗是從日本海飛過來的,每天早上七八點就來了,晚上六七點他們就走了,像上班似的,這些海鷗盤旋也能看出生態非常好。”不僅如此,音樂噴泉開啟的時候,這些海鷗還會一起飛舞,很是壯觀好看!
村里的廣場上這會兒正有村民表演朝鮮族傳統歌舞,他們有的敲鼓,有的跳舞,還會邀請現場的游客一起共舞,別提多有意思,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
廣場一側就是商業街,美食樣樣誘人,咖啡香味四溢。而再往村子深處走,就能看到現代化的民宿酒店,整體的建筑及裝潢處處都彰顯著中國朝鮮族的民俗特點,也讓體驗感拉滿。
游客王先生一家正在村里欣賞朝鮮族特色建筑,時不時拍照留念,一面水景墻讓他們很是喜歡。“這小村子,處處透著精致。”王先生說。田婕笑稱,“防川村的水系很多,2017年引資項目把全村重建了,我們將防川村的水系也融入到這里,這個水景墻融入了許多朝鮮族、漢族以及各民族的元素。”她還特別給大家介紹墻上大大小小的缸,“這些缸都是在全村重建的時候村民挨家挨戶搬來的,在朝鮮族家庭里,缸是不可或缺的,可以用來制作泡菜、咸菜和大醬等,誰家的缸越多,就說明誰家的財力越雄厚,所以這個缸在我們的村里就是財富的象征。”
村里的許多地方都透著防川村的“巧”,就像通往村里的彩繪步道,繪制的就是圖們江紅蓮,是當地特有的蓮花,距今已經有1.35億年的生長歷史,是蓮花的活化石。
如今的防川村是越來越有人氣,現在,防川村的常住人數有200多人,除了村民外,因為旅游項目吸引了很多外來人員來這里工作和生活。“去年游客是240萬,前年是200萬,我們目前可是逐年遞增。”田婕驕傲地說。防川村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已成為中國東北的一顆明珠,成功實現了從貧困村落到旅游勝地的華麗轉身。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李易書 圖文
視頻拍攝 馬瑞
剪輯 王禹
初審:熊一黎
復審:曲翱
終審:陳尤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