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風雨中的奔赴
作者/孫樹恒
一
今天是星期六,天氣預報說,今天青城有大雨到暴雨,這樣的天氣,本該適合蜷在家里煮茶、看書,喝小酒,但是卻沒有阻礙我們的腳步。
我跟云峰、閆紅、國輝,坐在化龍的商務車上,雨絲斜斜地打在玻璃窗,一層朦朧的水汽里,水汽與雨霧在玻璃上纏綿,在低語。因為有些約定,比天氣更執拗,比慵懶更迫切。
與無數個相似的日常,悄悄把一些名字、一些片段,磨成了生命里溫潤的印記一樣。要去包頭參加朋友俊昊兒子的十二歲圓鎖儀式。
車過收費站時,雨勢漸小,陰山在霧中若隱若現,忽然想起第一次在面試時,見到他的樣子,那時的他,還是一個老師,有著清高和自傲。十五年了,他成為保險業一名理賠專家,兒子也已十二歲了。
二
十五年了,我記憶猶新,當時俊昊是應聘查勘員,他眼神里有教師特有的認真,回答問題時會微微前傾身體,仿佛仍在傾聽學生的提問,卻也藏著一絲對未知的忐忑。我問他為什么離開熟悉的教師崗位,他沉默片刻,說:“想看看講臺之外的世界,是不是也有需要被‘講授’的道理,想做一個有挑戰性的工作。”后來才知道,他說的“道理”,是數據里藏著的規律,那些小數點后的數字,能算出一個出險的財產包括車輛的損失,給自己查勘風險損失增強了底氣,是規則里裹著的溫度,每一份保單背后,每一個理賠案件里,都是一個客戶對自己的鄭重托付,是職場里的成長哲學。是專業,變成解讀報表時的專注,把責任感,變成服務客戶時的擔當。
他果然把教師的嚴謹帶到了職場,從查勘員到理賠部經理,又當過地市中支總經理,他用數據管理的長處,把別人用計算器核對數據時,他已經在表格里設好了自動校驗公式,紅色的錯誤提示像他從前在作業本上畫的紅叉,精準又不留情面;別人在會議上憑經驗發言時,他總能拿出厚厚一沓分析報告,每一個數字都帶著邏輯的重量,每一個結論都站在數據的基石上。那些冰冷的數字突然有了呼吸,決策有了沉甸甸的依據。他說:“數據準不準確,藏著最該被關注的細節。”但是成功也好,教訓也罷,但是,都沒有動搖他努力的方向。現在到了另一家公司,依然干著老本行,又做的風生水起,成為公司的棟梁。
三
我看著他從一個青澀的專員,一步步走到部門主管、區域經理。榮幸的是,每一次職務變動的宣布,幾乎都由我帶人去主持。站在臺上念他的名字時,總能想起他拘謹地樣子,指尖因緊張而微微泛白;再看他西裝筆挺,眼神沉穩,舉手投足間已有了管理者的氣度,忽然明白:成長從來不是瞬間的蛻變,而是把每一個“第一次”都當成向上的臺階,踏得扎實,走得篤定。第一次獨立談成大客戶時,他在辦公室待到深夜,反復核對合同條款;第一次帶領團隊完成攻堅任務時,他把慶功宴的功勞都推給下屬,自己默默收拾起散落的保單;第一次面對工作失誤時,他沒有推卸責任,那份擔當,比任何業績都更讓人動容。最令我感動的是一種堅持,他與妻子兩地生活有十年的時光,每次坐在一起聊天時,語氣里都流露著他對親人的牽掛。他說,妻子和孩子還在另一個城市,每次分別時,孩子總在陽臺朝他揮手,小小的身影在風雪里晃動,直到車拐過街角再也看不見。“異地十年,家里的事都是妻子一個人扛著。”他說這話時,視線落在窗外掠過的樹影上,語氣很輕,卻像一塊石頭落在我心里。原來那種清高和孤傲的背后,藏著一個男人對家庭最深的溫柔,他把對家人的虧欠,都化作了在職場上的拼勁,像一棵樹,把根須悄悄扎向遠方的土壤,枝葉卻努力向上生長,為家人遮風擋雨。
四
車駛進包頭地界時,雨突然停了。像是誰在云端扯掉了灰色的幕布,陽光一下子撲滿了天空,連空氣都變得透亮起來,帶著雨后泥土的腥甜。街道兩旁的槐樹把影子拉得很長,鳥鳴在光影里跳躍,葉片上的水珠反射著碎金般的光,和青城的雨霧判若兩個世界。酒店的宴會廳里,早已熱鬧得像一片沸騰的海,屏幕上播放著孩子從小到大的照片,從蹣跚學步時跌坐在草坪上的憨態,到第一次背上書包的雀躍,再到如今眉眼間有了少年模樣的小小男子漢,每一張笑臉都在說:時光是個神奇的匠人,能把稚嫩雕琢成挺拔,把懵懂打磨成堅定。
俊昊正忙著招呼客人,額角滲著細汗,卻笑得格外舒展,看見我們時,眼睛一亮,快步穿過人群走過來,握著我的手,力道還是那樣,帶著兄弟間的熟稔與熱忱。“就知道你會來。”他笑著說,眼角的紋路里盛著陽光,也盛著歲月沉淀的默契,仿佛這十五年的時光,不過是昨天才一起喝過酒的距離。
五
圓鎖儀式開始了,音樂聲漸起,賓客們的目光都聚向舞臺中央。俊昊的兒子站在臺上,這個喜歡踢足球的小男孩,講了自己的成長歷程,表達了對親人的感恩和未來的夢想。主持人問他長大想做什么,他深吸一口氣,聲音不大,卻異常清晰,帶著少年人特有的清亮:“想當軍人,保家衛國。”話音剛落,臺下響起一片掌聲,有人笑著說“這孩子有志氣”,有人朝他豎起大拇指,他臉頰微紅,卻把腰桿挺得更直了。
俊昊的妻子,今天打扮的很漂亮。夫妻兩地生活十年,是一個忙忙碌碌的老師,又獨自撫養兒子的女人嗎?柔弱的肩膀,把自己活成了一座橋,一頭連著丈夫的遠方,讓他能安心奔赴職場的山海;一頭托著孩子的成長,用日復一日的陪伴,鋪就孩子腳下的路。這是俊昊妻子發言時,最值得驕傲和自豪。期望孩子“眼里有光”,是因為見過別人眼里的自己,知道自己被期待、被珍惜;所謂“心中有愛”,是因為被愛過被家人的陪伴溫暖,被朋友的情義滋養,所以懂得如何去愛,如何把這份溫暖傳遞;所謂“腳下生花”,不過是帶著這些光與愛,把每一步都走得踏實,讓遠方的星辰大海,都變成腳下的路。
俊昊拿起話筒時,手微微有些抖,他先是朝賓客們深深鞠躬,然后轉過身,目光落在妻子身上,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感激:“今天最該感謝的是我愛人。這十幾年,我在外面跑,家里的燈永遠是她在守,孩子的家長會永遠是她在參加,水管壞了、燈泡滅了,都是她自己想辦法。她不是超人,卻為了這個家,逼自己學會了所有技能,從擰螺絲到輔導作業,從醫院掛號到家電維修,她把一個人的日子,過成了兩個人的模樣。”
俊昊的兒子在掌聲里鞠躬,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給戴長命鎖、開鎖誦祝,寓意告別童年。12個面圈象征圓滿,頂魚寄寓鯉躍龍門,腳上坐蓮花祈愿心凈品高。眾人宴飲送福,盼孩子健康順遂、前程遠大。
六
儀式散后,建新、祥子又執意留我們小坐,炭火上架起滋滋作響的燒烤,煙火氣里續著未盡的話。直到夜色漸濃,才與俊昊道別返程。云峰掌著方向盤,化龍、王梁、閆紅、國輝圍坐后排,一路笑語不斷。化龍正眉飛色舞地學俊昊方才致辭時哽咽的模樣,逗得閆紅直笑,王梁和國輝則聊著圓鎖儀式上那12個精致的面圈,說頂上的魚造型活靈活現,倒像極了俊昊兒子說起"要當軍人"時眼里躍動的光。
車里的熱鬧還浸著白日的余溫,從俊昊兒子鞠躬時挺直的腰桿,到他妻子發言時眼角的柔光,再到宴席上碰杯時的叮當聲,樁樁件件都成了此刻說笑的由頭。忽然就懂了,人這一輩子,可不就是被這些情分串起來的么?像今天冒雨奔赴的這場圓鎖宴,像此刻擠在同一輛車里的絮叨,像俊昊異地十年里藏在業績單后的牽掛,所謂活著,不就是揣著這點子愛與情,把日子過成值得奔赴的模樣,讓每一段路都有暖光,每一次回望都有回響。
這漫長歲月啊,我們早就在彼此的生命里,刻下了溫厚的印記。而往后,也定會帶著這份沉甸甸的牽掛與默契,繼續奔赴前路,那些有光灑落、有愛棲息、有花開滿徑的遠方。
(作者檔案:孫樹恒,筆名恒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經濟30人專家組成員,呼和浩特市政協智庫專家。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會長,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大盛魁公司文化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