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鴨群里住進國家保護動物十四年后老漢才知自己養了國寶
2007年湖北南漳有個養鴨的老金。他每天去清涼河喂麻鴨。有一天發現鴨群里混進來幾只不認識的水鳥。老金想趕它們走但鳥兒不動地方。后來一數才不到十只。他就索性一起喂。哪知道這群鳥從此每年冬天都來。越攢越多。
十四年后有拍鳥愛好者來看見這些鳥說這是野生鴛鴦。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老金頭一回聽說。原來他當鴨子養了這些年的東西都是珍稀鳥類。鴛鴦繁殖期雄鳥羽毛顏色鮮艷。雌鳥灰撲撲的。剛出生的小鴛鴦頭頂有深褐色條紋。跟老金養的鴨子一起在水面游。慢慢都不怕人了。
老金兩口子每年冬天盼它們回來。鴛鴦吃小魚小蝦。鴨糞掉水里滋養浮游生物。反倒給鴛鴦提供了食物。研究鳥類的專家說是巧合。這些年鴛鴦群在老金家池塘越住越踏實。從最開始七八只發展到成群結隊。
后來老金干脆把家里房子改成農家樂。游客來拍照休息。他在塘邊豎了宣傳牌。上面寫著"請勿投喂""保護野生鳥類"。以前覺得養鴨麻煩現在倒輕松些。鴛鴦自己找食吃。游客給老金帶來看病錢。
專家說鴛鴦本該在東北繁殖。南方過冬。但清涼河溫度合適水質干凈。加上老金鴨場提供的食物鏈。這些年居然成了鴛鴦的新越冬地。每年三月它們飛走十月再回來。跟家鴨群混熟了也不打架。
村里來了不少學生做研究。問老金為啥一直沒在意。他說以為是普通野鴨。也沒人告訴他是保護動物。現在知道了就更得好好照看。政府給鴨場掛了生態觀測點牌子。不過老金還是像過去那樣早晚去塘邊看看。
鴛鴦翅膀上有識別環。是野生動物保護站去年套上的。工作人員說通過監測能知道這群鳥去了哪兒飛多遠。老金看著水面上黑壓壓一片翅膀掠過水面。突然覺得這些年干的不算白忙活。
現在外地游客專門開車來看鴛鴦。有時候一整天能來十幾撥人。老金兩口子給游客指指鴛鴦在哪里下蛋。哪片蘆葦蕩最熱鬧。偶爾有人偷偷往水里丟面包。他就趕緊喊停下別喂。怕壞了鴛鴦腸胃。
最近塘邊立著新廣告牌。上面印著鴛鴦照片和保護說明。老金自己寫的標語"它們是客人不是寵物"。每天早上他依舊去喂鴨子。鴛鴦們看見他來都游過來。嘎嘎叫著要吃的。這場景跟十四年前沒什么兩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