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最能代表中國速度的照片嗎?最近網(wǎng)上瘋傳的這張,說是“年度最美”一點不夸張——拍攝者蹲守了整整三天,掐著高鐵班次、航班時間和車流高峰按下快門,把咱們這十年的“跑法”全裝進了一幀畫面里。
畫面里擠得滿滿當當:左下角一輛比亞迪漢正加速超車,車標在陽光下亮得晃眼;中間兩條鐵軌上,和諧號剛駛過彎道,復興號已經(jīng)帶著白色“閃電”追上來,兩車的影子在地面拉出平行線,像兩根同時繃緊的弓弦;右上角一架廈門航空的飛機正抬著機頭爬升,尾翼上的“藍天白鷺”標志看得清清楚楚,起落架還沒完全收起,像剛收起翅膀的大鳥。
有人說“就差輛油車”,這話聽著有點唏噓,但細想又挺實在。你站在路口數(shù)數(shù),現(xiàn)在綠燈一亮,頭幾個沖出去的多半是綠牌車。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超60%,街上跑的每三輛車就有兩輛帶充電樁;高速服務(wù)區(qū)里,換電站比加油站還忙,蔚來的“三分鐘換電”跟高鐵靠站似的麻利。
但真要為油車嘆口氣嗎?倒也不必。二十年前,正是捷達、桑塔納這些油車帶著中國家庭跑遍全國,把高速路網(wǎng)跑成了經(jīng)濟動脈;現(xiàn)在新疆的油田還在產(chǎn)油,東北的煉廠照樣忙碌,只是它們的“舞臺”變了——重型卡車、遠洋貨輪這些“大塊頭”,還得靠油車的“老伙計”撐著。就像黑白電視退出客廳,但沒人會忘了它當年帶來的第一個彩色世界。
這張照片的“美”,其實不在少了誰,而在多了啥。十年前,和諧號剛跑起來時,有人說“這輩子能坐上就不錯了”;現(xiàn)在復興號時速350公里,從北京到上海比飛機還準點。十年前,新能源車還在實驗室里,充電得等倆小時;現(xiàn)在換電站比便利店還密,華為的快充技術(shù)能讓手機和汽車“共享”充電樁。天上的飛機更不用說,廈門航空這條航線,十年前每天就兩班,現(xiàn)在每小時一趟,跟公交似的。
說白了,“中國速度”從來不是某一種車、某一班車的速度。是從綠皮車“哐當哐當”晃一天,到復興號“咻”地穿省而過;是從加油站排隊半小時,到換電站“滴”一聲搞定;是從仰望飛機劃過天際,到掏出手機就能訂張早班機。這些“變”里,藏著的是日子越過越順的底氣。
有人懷念油車的轟鳴,就像有人懷念綠皮車的泡面香,都是時代留下的念想。但鏡頭不會說謊——當新能源汽車的靜音電機、高鐵的無縫鋼軌、飛機的渦扇引擎在同一幀畫面里相遇,你會發(fā)現(xiàn):中國的“跑法”,早就從“追著別人跑”,變成了“按自己的節(jié)奏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