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暉
7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在京召開了“2025年直播帶貨食品安全行政指導會”。
行政指導是指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運用非強制措施,引導行政相對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種行為,以有效實現行政管理目的的行政活動。
央視畫面顯示,部分直播電商平臺和帶貨企業代表參加本次行政指導會,包括快手、抖音,以及與輝同行、辛選集團等。
市場監管總局提到,近期組織開展了直播帶貨食品安全專項抽檢,發現部分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存在食品添加劑超標、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
“各位帶貨主播及其簽約的公司和平臺,要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后續核查處置工作,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市場監管總局食品抽檢司處置監督處處長王海波說,“對檢出的不合格尤其是多次檢出不合格的商家,該停止網絡平臺服務的就要停止服務!”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抽檢司一級巡視員李奇劍說,“銷售的食品要進行相關的檢測,平臺要有這個義務和責任,發現不合格的產品要立即下架并追溯源頭。要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識別直播間存在的虛假宣傳、夸大功效等違規行為。”
食品安全關系生命健康。在食品工業結構轉型和消費升級持續深化的當下,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日益提升。
然而現實中,“食品安全”問題卻頻頻成為輿論焦點,其中就包括直播帶貨食品安全。
生鮮電商、餐飲外賣、直播帶貨等食品新興業態,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為經濟增長注入活力,但也不時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新業態新模式,因為不再需要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易,似乎多了一些“藏污納垢”的空間。
但食品新業態堅決不能成為食品安全“洼地”。經營者要繃緊食品“安全弦”、誠信經營。
黨中央、國務院對直播帶貨食品安全高度重視。
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其中提到,壓實網絡食品銷售從業主體責任。
意見對網絡交易平臺企業、主播及其服務機構、廣告活動參與者、食品生產經營者等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包括“主播及其服務機構要規范開展營銷活動,依法對其推薦的食品進行查驗”“從業主體明知或應知產品違法但未采取相關處置措施的,依法承擔相應責任”等。
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在河南調研食品安全和市場監管等工作時提到,“要堅決整治網絡食品銷售存在的證照不全、非法添加、虛假宣傳等行為,推動線上線下同標同質”。
在7月18日的行政指導會要求,直播電商平臺和帶貨主播企業等食品新業態新模式“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
一是嚴格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對抽檢發現的問題及時采取風險控制措施,深入查找內部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環節,確保合法合規經營。
二是牢固樹立食品安全意識,守牢食品安全底線,把食品安全作為企業發展的壓艙石和生命線,要以“一失萬無”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確保食品安全“萬無一失”。
三是充分激發平臺內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發揮資源優勢,合理配置流量資源,幫助產品質量好、食品安全有保障的商戶提高流量利用效率,進一步推動商戶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