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美國的“小弟”,韓國總統不論誰來擔任,只要沒有脫離美國掌控就必須得看美國臉色行事。例如高舉“親華”旗號上臺的韓國新任總統李在明,在關稅問題上一邊和美國“打太極”,一邊高調向中國示好,但最終還是要照顧特朗普的情緒,婉拒中方邀請他出席九三閱兵的提議。
但是李在明萬萬沒想到,對特朗普政府的讓步竟然是“服從性測試”的開始,當下美國再次對韓國發難,張口就要韓國投資4000億美元,李在明會作何選擇呢?
美國發難,獅子大開口
美國,這個全球經濟與政治的超級大國,在國際事務中一直以強勢的姿態示人。此次對韓國發難,提出讓韓國設立規模高達4000億美元的“制造業強化合作基金”,用于支持韓國企業赴美投資,這一要求可謂是獅子大開口。據韓媒《朝鮮日報》7月15日援引消息稱,美方的這一要求讓韓國“難以接受”,直接導致雙方談判陷入僵局。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其目的十分明確。一方面,希望通過此舉吸引韓國企業加大在美國的投資,促進美國制造業的復蘇與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兌現特朗普政府對美國民眾“讓制造業回流”的承諾。
另一方面,通過對韓國的施壓,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主導地位,強化對盟友的掌控力。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與韓國代表團的談判中,對基金設立方案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執著,足以見得美國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對于韓國而言,4000億美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這一金額相當于韓國年度國家預算的80%以上。韓國政府面臨著巨大的資金籌措壓力,若要滿足美國的要求,必然會對國內的財政規劃產生深遠的影響。
不僅如此,美國還同步施壓韓國開放農產品市場,廢除包括限制30個月齡以上牛肉進口、嚴格的水果檢疫條件等在內的貿易壁壘。這一舉措立即在韓國國內引發了軒然大波,農業界強烈反對,擔憂自己成為美韓貿易談判的犧牲品。
李在明的困境與掙扎
李在明,這位高舉“親華”旗號上臺的韓國總統,自上任以來就面臨著諸多挑戰。在關稅問題上,他試圖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一邊與美國“打太極”,一邊向中國示好。然而,現實卻遠比想象中殘酷。在特朗普政府的強大壓力下,李在明不得不做出讓步,婉拒了中方邀請其出席九三閱兵的提議。
如今,面對美國提出的4000億美元投資基金的要求,李在明陷入了兩難的困境。
從經濟層面來看,韓國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對美出口在韓國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韓國貿易協會評估,如果特朗普第二個任期的關稅政策得到真正實施,下半年韓國對美出口可能大幅萎縮。汽車、鋼鐵、汽車零部件和機械等行業都將受到嚴重沖擊。
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李在明政府急于在8月1日的“最后通牒”期限前與美國達成協議,以換取關稅上的豁免或降低。在這種情況下,滿足美國設立投資基金的要求,似乎成為了一種可能的選擇。
一旦設立該基金,韓國企業對美投資將大幅增加,這可能會導致韓國國內產業空洞化問題加劇,本土制造業的發展將受到嚴重制約。而且,4000億美元的資金從何而來,也是李在明政府亟待解決的難題。
從政治層面來看,李在明所在的共同民主黨與美國的關系較為復雜,并非像國民力量黨那樣與美國牽扯極深。李在明試圖在中美之間平衡外交,致力于韓國自身利益。但美國對其“親華”的質疑,使得他的外交政策面臨巨大壓力。
為了緩和與美國的緊張關系,李在明不得不做出一些姿態。7月17日,李在明與韓國政壇元老金鐘仁舉行午餐會,針對金鐘仁提出的美國部分人“誤解李在明總統‘親華’”這一問題,李在明回應稱,在處理所有問題時,他都將努力把韓美同盟和韓美關系放在首位,希望美國不要誤解自己。
此舉表明,李在明為了獲得美國的信任,已經開始在外交立場上做出一定的調整。然而,這種調整能否滿足美國的期望,還猶未可知。
如果李在明一味地向美國妥協,可能會引起國內民眾的不滿,尤其是那些希望韓國能夠保持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民眾。而且,過度依賴美國,也可能會讓韓國在國際事務中逐漸失去話語權。
韓國的應對之策與未來走向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韓國政府并非毫無應對之策。在經濟方面,韓國政府緊急調整了年初設立的“尖端戰略產業基金”。這項原定340億美元、扶持本土半導體企業的計劃,如今被重新規劃用途,部分資金可能轉用于對美投資。
然而,相較于美國索要的4000億美元,這不過是杯水車薪。韓國政府也在積極與國內企業溝通,尋求企業的支持與配合。三星、SK海力士等韓國大型企業在全球半導體市場占據重要地位,美國對韓國芯片產業既有威脅加稅的大棒,又有提供47億美元芯片法案補貼的胡蘿卜。
韓國企業在權衡利弊的同時,也面臨著艱難的抉擇。如果企業加大對美投資,雖然可能在短期內緩解韓國政府的外交壓力,但從長遠來看,可能會導致企業在全球產業鏈布局上過于依賴美國,增加經營風險。
在政治方面,韓國政府試圖通過外交渠道與美國進行溝通和協商,爭取降低投資基金的規模,或者延長資金籌措的期限。韓國也在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在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方面,李在明政府雖然面臨著來自美國的壓力,但也清楚地認識到中國市場對于韓國經濟的重要性。韓國希望在不激怒美國的前提下,繼續保持與中國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地區事務中,韓國也在努力加強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提升自身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隨著8月1日的日益臨近,韓國與美國的談判進入了關鍵階段。如果李在明政府最終決定簽署美國提出的協議,那么韓國將在短期內避免美國的關稅制裁,韓美關系也可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和。
這一決定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韓國經濟將面臨產業空洞化的風險,國內財政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在國際事務中的獨立性也可能會受到削弱。
如果李在明政府拒絕簽署協議,美國很可能會按照此前的威脅,對韓國價值千億美元的鋼鐵、汽車、半導體等商品加征25%的懲罰性關稅。這將對韓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韓國的出口企業將面臨巨大困境,國內經濟增長也將受到嚴重制約。
韓國與美國的關系也將陷入更加緊張的狀態,在國際事務中,韓國可能會面臨來自美國更多的壓力和孤立。
可以說,韓國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李在明總統的決策將對韓國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無論最終做出何種選擇,韓國都需要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謹慎權衡利弊,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信息來源:
新黃河_美國要求韓國設立4000億美元投資基金,相當于年度國家預算80%以上,韓政府犯愁
環球時報——5.62億美元,韓國對美投資驟減9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