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在一場特別行動中擊斃一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特工,烏方稱其為刺殺國家安全局上校伊萬·沃羅尼奇的嫌疑人。同日,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抵達北京,將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一邊是槍聲,一邊是對話,這場在時空中幾乎同時進行的事件,帶有一絲耐人尋味的味道。
首先看烏克蘭這邊,被當街槍殺的沃羅尼奇不是普通軍官。他是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的上校,位置雖然不算足夠核心,但也是舉足輕重。前些日子他被一槍斃命,地點在基輔,時間在白天,手法干凈利落。這不像是一場偶發事件,因為兇手的手法很專業,比如手槍上裝有消音器。
烏克蘭方面行動也很快,幾天后宣布,在基輔郊區展開特別行動,擊斃兇手,并明確指兇手出自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
這不只是復仇,更像是同俄羅斯打響了情報戰,擺明了牌面:你敢動我們的情報系統,我們也不會客氣。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特工”這四個字,烏克蘭是寫在官方聲明里面的。這種不拐彎、不用“疑似”“關聯”的表述,已經不是在講證據,而是在打信號戰。打的是誰聽得懂的問題。
就在俄特工被槍殺的當天,拉夫羅夫抵達北京。公開理由是出席上合組織外長會議,日程安排得妥妥的。但這種場合,最值得關注的通常不是會場發了什么聲明,而是場邊談了什么話。
另一方面,北約峰會剛落幕,朝俄走近成了美歐新一輪圍堵的焦點。美方也沒閑著,持續喊話中國要表態。在這種大氣候下,拉夫羅夫來得可不只是為了多邊主義合影留念,更像是專程來和中國進行某種程度的調頻。
他要聊的大概是,就制裁問題跟中方私下談個默契,以及利用上合這樣的場合,讓西方看看:俄羅斯也是有朋友,俄羅斯并不算孤立。
上合是以地區安全為主要議題的一個平臺,俄羅斯目前屬實是對這個平臺極其看重。對莫斯科來說,上合更像是一個喘息的空間。而中國的考量則是站得太近容易被拖入,站的太遠容易被分裂。所以現在不是支不支持俄羅斯,而是如何平衡的問題。
此次拉夫羅夫訪華,不只是為出席會議,更是為了一次“戰略對表”。俄烏戰事進入膠著期,俄羅斯雖占有部分戰場主動,但遠沒有能取得談判的絕對話語權優勢。
接下來,是繼續加壓、打持久戰,還是尋求某種階段性停火?拉夫羅夫可能要摸清中國的態度底線。比如,倘若俄羅斯考慮某種停火方案,中方是否愿意在國際場合上為其做鋪墊?另外,俄方也可能會來探討中國在新興全球南方國家中影響力正在上升,能否幫俄“帶帶節奏”的問題。
此外,俄羅斯現在非常清楚,哪怕戰爭結束,它也難回到戰前的地緣位置。于是,拉夫羅夫也可能更深層地拋出問題:上合組織、金磚、甚至未來某種“去美元結算區”能否構建出新型秩序雛形,亦或者是是否在未來國際架構上,共同推進一個“不靠西方中心軸運轉”的方案?
這其實是在探路:中俄是臨時戰術協作,還是長線戰略設計伙伴?是結伴同行,還是分頭打傘、共享陰涼。
拉夫羅夫來對表的,不只是現狀的應對,更是未來的布局。他需要知道,中國愿意陪走多遠,走到哪里轉彎,哪些話能說,哪些只能聽懂不說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