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還沒啟程“過境”紐約,解放軍就先發制人,38架次軍機和多艘艦艇出動,對臺島展開大規模聯合戰備巡航,與此同時,大陸對賴清德的措辭也變了。那么,臺當局舉動有何目的?大陸此次的措辭又釋放出怎樣的信息?
眼下,賴清德原本心心念念的所謂“團結十講”,已然變成了“全臺群嘲十講”。島內媒體嘲諷其為“綠營的絕望政治秀”,連支持民進黨的“獨派”大佬、甚至自家黨內的民意代表也出來反對,叫賴清德“別再講了”。根據臺“民意基金會”的調查,賴清德處理政務的滿意度又一次出現“死亡交叉”,輿論、民調、黨內聲勢全面崩盤,可以說,民進黨當局已經處在懸崖邊上。
壓力之下,賴清德試圖用所謂的“外交突破”來挽救局勢。據臺媒披露,賴清德計劃在8月竄訪位于中南美洲的所謂“邦交國”,包括巴拉圭、瓜地馬拉、貝里斯等,順便借機“過境”美國紐約和達拉斯。不難看出,這又是一次政治表演。
而大陸早已對這一套看得透徹,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明確表示:大陸堅決反對賴清德竄訪美國,堅決反對美方以任何形式支持“臺獨”分裂分子。至于賴清德此次“過境秀”最大的看點,不是去哪,而是能不能進得去美國,能不能在鏡頭前和美方政要“握個手、合個影”。
不過,賴清德的竄訪,對美國而言,或許只是一張隨時可以撕掉的交易卡片。眼下特朗普的訪華之旅正在籌備中,在這種情況下,美方恐怕不會去做一些影響中美對話氛圍的事情,因此,賴清德的“過境行程”很可能被美方臨時取消。這也再次印證了一點:臺灣在美方眼中,根本沒有自主性,所有的行程、議程、亮相,都是“聽安排、照劇本”,賴清德口口聲聲喊所謂的“深化外交”,實則連自己能不能去紐約都說不準。
而在賴清德還沒抵達紐約之前,解放軍先發制人。從16日開始,大陸38架次軍機與無人機越過所謂的“海峽中線”,與海軍艦艇進行聯合巡航。報道稱,解放軍完成巡臺任務用時不到5小時,顯示出大陸軍力調度的成熟度和節奏的穩定性。并且根據后續報道,就在當天晚上,解放軍又有動作:軍機夜間逼近東沙島,大陸海警船也罕見現身東沙海域,甚至關掉了AIS識別系統。臺媒直言,解放軍此舉是要測試臺軍反應速度,并試探防御部署。
不難看出,大陸整個行動邏輯清晰——白天機艦圍臺,夜間突襲東沙,海空同步推進,全面壓制民進黨的軍事操作空間。這不再是單一行動,而是一場配合精密、節奏迅捷的立體警告。與此同時,大陸的措辭也發生了變化。7月16日,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陳斌華連續用三個詞來形容賴清德:“和平破壞者”“戰爭販賣者”“麻煩制造者”。
對比以往表述,大陸這次語氣之重,說明了事態的嚴重程度。而人民日報更是直言:賴清德是臺灣的“雜質”,不打掉這樣的雜質,臺灣就沒有未來。這不只是政治批評,更是在為下一步行動做輿論鋪墊。因此,38架次軍機的集結并非偶然,而是對賴清德“竄美行程”的提前反制,如果賴清德堅持走這一步,必將引發大陸更大規模、更具威懾性的應對行動。
從國際視角來看,賴清德試圖通過“過境美國”來制造所謂的“國際影響力”,博取更多關注,但國際主流社會依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臺灣所謂“邦交國”不斷減少,賴清德對外喊所謂的“民主聯盟”,實則是一種“假象參與”。
說白了,目前臺當局也只剩下一種手段,那就是炒作所謂的“大陸威脅”,轉移島內視線,延續“抗中保臺”的路線。然而這種炒作已經失效,島內民眾關心的是真實問題——缺電、失業、經濟不振、青年低薪、房價過高。賴清德用“十講”忽悠不了選民,用“過境秀”也留不住民心。如果民進黨當局繼續一意孤行,必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