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與俄羅斯合作,歐盟公開制裁了2家中國銀行。與此同時,不到24小時,中方直接回了3句話。歐盟制裁中國銀行究竟怎么回事?中方又到底回了哪3句話?
據多家媒體報道,日前,歐盟通過對俄第 18 輪制裁方案,此次制裁將兩家中國邊境地區的農村商業銀行列入了制裁名單。歐盟聲稱,若這兩家銀行能證明已停止與俄軍方合作,可能在 6 個月后移出黑名單。很顯然,歐盟的這一做法,換言之,也就是不許他們與俄羅斯合作。
有專家分析稱,歐盟這種毫無根據的制裁行為,再次暴露了他們在國際事務中隨意踐踏規則、濫用制裁大棒的不良行徑。從事實角度來看,中俄邊境地區的銀行,其業務往來多基于中俄兩國正常的經貿合作。邊境貿易作為促進兩國經濟交流、帶動地區發展的重要形式,一直遵循著市場規律與國際準則。這些銀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過是為合法合規的貿易活動提供金融服務支持,無論是農產品貿易、能源合作項目,還是工業制成品的交易往來,均是正常的商業行為,絕非歐盟所污蔑的那樣存在違規操作。
歐盟此舉背后,有著不可告人的政治意圖。一方面,在俄烏沖突持續膠著的背景下,歐盟試圖通過對俄全方位制裁來彰顯其對烏克蘭的支持,借此鞏固自身在東歐地緣政治中的影響力。將中國邊境銀行卷入制裁旋渦,無非是想在對俄制裁行動中制造更大聲勢,以顯示其制裁決心的 “無孔不入”。另一方面,美國長期以來對中國金融領域虎視眈眈,不斷鼓動盟友對中國金融機構施壓。歐盟在此時對中國邊境銀行下手,也有向美國 “表忠心”、配合其遏制中國戰略的嫌疑,企圖通過這種方式在美歐關系中獲取更多政治資本。
需要指出的是,歐盟的制裁行為可謂 “損人不利己”。對中國而言,雖然這兩家農村商業銀行規模相對較小,但歐盟的制裁行為侵犯了中國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破壞了中歐金融合作的良好氛圍,給中歐經貿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而對歐盟自身來說,制裁行為也將引發一系列負面效應。中歐之間有著龐大的貿易與投資往來,這種無端制裁會破壞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讓歐盟企業在與中國的合作中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增加交易成本,損害歐盟企業的利益。
此外,歐盟內部對此制裁行動也并非鐵板一塊,斯洛伐克等國基于自身能源利益考量,此前就多次反對歐盟的對俄制裁方案,此次將中國邊境銀行納入制裁范圍,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歐盟內部在制裁問題上的分歧,削弱歐盟整體的決策效率與凝聚力。
與此同時,不到24小時,中方直接回了3句話。日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針對此事明確回應稱,其一,中俄企業正常交往合作不應受到干擾和影響。其二,敦促歐方停止在沒有事實依據的情況下損害中國企業合法利益。其三,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正當合法權益。
很顯然,中俄正常經貿合作扎根于互利共贏的土壤,絕非外部勢力能隨意撼動。中方的回應字字千鈞,既是對自身權益的堅定捍衛,也是對國際公平正義的有力維護。事實終將證明,動輒揮舞制裁大棒,只會讓歐盟在國際舞臺上失信失分。若歐盟執意沿著錯誤道路走下去,不僅會錯失與中國深化合作的機遇,更會為自身發展埋下隱患。唯有摒棄零和思維,回歸對話協商軌道,才能真正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秩序的穩定與繁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