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她在懷孕的時候查出了絕癥!”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當紅演員李媛媛幾乎包攬了當時的各大獎項,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真影后,只可惜天妒英才,她的生命在事業最巔峰的時期結束了!
那么生前她又和陳道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為什么在她離世之后陳道明能說出這是自己一生的痛呢?
她用生命換了一個孩子
九十年代熒幕上有一個叫李媛媛的演員,她事業巔峰,卻在懷孕時遭遇了絕癥。
一個艱難的選擇擺在她面前,要么打掉孩子立刻治療,要么保住孩子放棄最佳治療期。
很顯然她選擇了后者,并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一個新生命的降臨。
在她的葬禮上一個平時沉穩的男人陳道明,卻反復念叨著一句話:“要是當初能勸勸她就好了!”這種眼睜睜看著卻無能為力的遺憾,也伴隨著他對妻子杜憲深藏多年的歉意。
這些故事是那些我們明知無法回頭,卻不得不走下去的人生岔路口。
人這輩子最后悔的是什么?其實并不是走錯路,而是那些明知再無回頭路,卻不得不走下去的岔路口。
你以為前途是星辰大海,鉚足了勁往前沖,可命運的浪頭打來才發現自己不過是沙灘上一座無能為力的沙雕。
今天聊兩個名字,李媛媛和陳道明,他們的故事或許能讓我們看清,那些光環之下被選擇磨出的真實血肉。
九十年代的熒幕里躲不開一個叫李媛媛的名字,她不是那種一眼驚艷的美人,卻有一種讓人定睛細看的韻味。
演《圍城》里的蘇文紈孤高清傲,演《上海的早晨》里的三姨太風情萬種,她身上有種舊時代的優雅,仿佛是從民國畫報里走出來的,卻又把每個角色都揉進了現代人的骨血里。
獎杯拿到手軟,事業登峰造極,她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大青衣,然而人生最得意的時候,往往藏著最深的殺機。
事業和家庭都看似圓滿,她如愿以償的懷孕了,作為高齡產婦這份喜悅來之不易。
可這喜悅的泡沫還沒升到頂,就被一根叫“癌癥“的針狠狠戳破了!
一道殘忍的選擇題擺在眼前,要么打掉孩子立刻治療,興許還有一線生機。
要么保住孩子錯過最佳治療期,用自己的命去賭一個新生命的降臨,醫生在談“生機”,她卻在想“生命的延續”。
這是一個外人無法置喙的決定,她選了后者做一位母親,這個選擇背后沒有驚天動地的宣言,只有日復一日的堅持。
她挺著肚子忍著病痛,拍完了《世紀人生》,劇組的人都不知道,鏡頭里那個神采奕奕的演員,正被癌細胞瘋狂吞噬。
金鷹獎的獎杯是送到病房里給她的,鏡頭下她笑得燦爛,仿佛那只是人生尋常的一天。
化療讓她的頭發大把大把地掉,她就笑著對牙牙學語的兒子說:“媽媽在給你變魔術呢。”
她用一個母親最溫柔的謊言,為兒子構建了一個童話世界,而自己卻獨自在煉獄里行走。
她終究沒能戰勝病魔,兒子的年紀小到記不清母親的臉,只留下一張張照片和一個聽過無數遍的、關于“偉大”的故事,這份偉大太沉重了。
遺憾是眼睜睜看著卻無能為力
李媛媛的葬禮上陳道明來了,這位在戲里總是運籌帷幄、看透世事的男人,在那一刻卻像個丟了魂的孩子。
他只是對著友人的遺像,反復念叨著一句話:“要是當初能勸勸她就好了!”
這一句話揉碎了太多情緒,這里面有失去摯友的悲慟,有對一個天才演員過早凋零的惋惜,但更多的是一種深不見底的無力感。
朋友做了一個以命相搏的決定,你作為旁觀者除了尊重還能做什么?勸她放棄孩子?勸她放棄治療?
你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走上那條無法回頭的路,看著她用最后的力氣燃燒自己,直到化為灰燼。
陳道明的這句嘆息,不是在評判李媛媛選擇的對錯,那是一個幸存的朋友對一個逝去靈魂最蒼白、最心痛的獨白。
這種遺憾是扎在旁觀者心頭的一根刺,在日后的每一天碰一下就疼。
如果說對李媛媛的遺憾是旁觀者的刺痛,那對妻子杜憲的歉意就是陳道明自己心口的一道舊傷。
他曾公開說:“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是我太太。”
外人聽著總覺得詫異,杜憲作為曾經《新聞聯播》里最端莊的面孔,一個時代的國民女神。
陳道明又是公認的演藝圈“讀書人”,兩人郎才女貌,堪稱神仙眷侶這有什么可對不起的呢?
他們兩人的故事是另一種人生岔路口,當年杜憲是家喻戶曉的主播,陳道明還是個嶄露頭角的演員。
后來命運翻轉,杜憲在事業巔峰期選擇轉身離開鏡頭,回歸家庭與學術尋求內心的安寧。
而陳道明的演藝之路卻越走越亮,成了眾人仰望的“道哥”。
一個往舞臺中央走光芒萬丈,同時也身不由己,另一位向書齋深處去,褪去鉛華也日漸沉默。
那句對不起,對不起的不是某一件大事,不是什么原則性的錯誤,它對不起的是那些年他在外拍戲,她在家里等待的無數個日夜。
是他聲名鵲起時她必須承受的干擾與揣測,是他在追求藝術的極致時,必然犧牲掉的、作為丈夫和父親的陪伴。
這不是電光石火的生死抉擇,而是一場溫水煮蛙的漫長拉鋸,事業與家庭,理想與現實就像天平的兩端,他拼盡全力想去平衡,卻發現總有一頭會翹起來。
這種遺憾更像是一顆鈍刀子,在漫長的歲月里,一下下磨著你的心,愛還在但已經被虧欠與無奈包裹得太緊,沉重得難以言說。
人生只有一連串的后果
聚光燈有時只是把普通人的困境放大了給我們看,李媛媛和陳道明的故事其實是兩種典型的遺憾。
李媛媛的遺憾是一道慘烈的急癥,它來勢洶洶逼著你在最短的時間里,做出最極端的選擇。
生死存亡沒有中間地帶,這種選擇結果是即時可見的,代價是血淋淋的,它像一道閃電劈開你的人生,讓你永世不忘。
陳道明的遺憾則更像一味慢性病,它在日復一日的瑣碎里發酵,為了事業放棄陪伴,為了名利犧牲安寧。
每一次選擇似乎都情有可原都迫不得已,但當這些選擇累積起來,最終會改變一段關系的底色,侵蝕掉生命里最溫情的部分。
不過我們每個人不都在做著類似的選擇嗎,是留在大城市拼一個未來,還是回小縣城守一份安穩?
是追求一份熱愛但沒錢景的工作,還是選擇一份安穩但乏味的生活?
你選了山巔的風光就得咽下沿途的沙礫,你選了港灣的安逸就得接受不了遠航的風景。
每一個選擇的背后都站著一個你親手放棄的、平行的自己。
我們總以為時間會治愈一切,但有些選擇留下的空洞,時間也只能繞著走。
它不會消失只會變成你生命年輪里,最深的那一道刻痕,那聲嘆息在很多年后,依然是人生最真實的回響。
結語
現在李媛媛的兒子也已經長大成人,她的丈夫也沒有再娶妻,而是獨自撫養兒子長大。
所以人生的選擇或許都會充滿遺憾,只要是自己做出的選擇就應該接受隨之而來的所有結果,大家認為呢?
參考資料:
華商報《著名演員因癌癥病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