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平臺再次被約談,外賣大戰背后的真相,很多人沒看懂。
7月18日周五,也就是趕在三大平臺再次發起外賣“瘋狂星期六”之前,市場監管總局緊急約談了餓了么、美團、京東,要求它們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嚴格落實主體責任,規范促銷行為。
而在2個月前,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多個部門已經約談了京東、美團、餓了么等平臺企業,沒想到外賣大戰不但沒有停止,反而升級了。
特別是最近一兩個星期,更是達到了白熱化的狀態,美團單日補貼4億,淘寶閃購超12億。阿里系的淘寶閃購更是放出話,一年要燒500億。2024年美團利潤還不到400億,這是要把各大平臺打成巨虧。
這幾個平臺被約談了之后,為什么還要頂風作案?從去年以來,中央三令五申要求整頓“內卷式惡性競爭”,今年6月,在官方的干預下,汽車行業價格戰總算是熄火了。
按道理來說,汽車行業提前給外賣行業“打了個樣”,為什么它們完全無視,繼續內卷呢?關于外賣大戰的真相,很多人沒有看懂,今天就來說一說。
第一,消費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電商平臺受到沖擊。這次的外賣大戰是誰發起的?沒錯,就是電商老二京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幾年消費習慣已經變了,外賣竟然成為了新的流量入口。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點外賣成為了高頻需求,早中晚三餐可能都是通過外賣解決,再加上一個下午茶,一天要打開外賣APP四五次。
美團抓住這個機會,開始推日用品,藥品,甚至賣起了手機、家電等產品。美團憑借著這些年建立起來的線下網絡,實現幾十分鐘送達,日訂單竟然突破了1億。
當消費者開始習慣在外賣平臺買各種商品時,這就意味著傳統電商平臺的客戶將逐漸流失。對比一下三大平臺的業績就知道,2024年美團營收同比增長22%,京東同比增長6.8%,而2025財年阿里營收同比增長6%,京東和阿里增收都低于7%。
之所以京東最著急,原因是3C家電是京東的基本盤,如果京東連這個優勢都沒守住,那就危險了。
第二,價格戰的盡頭,是大家一起玩完。對于價格戰,網上支持的聲音很多,他們認為這是讓利給消費者,是好事。而且,價格戰是一種競爭方式,優勝劣汰,你玩不過人家也沒辦法。所以,不要干預太多。
這些人的想法也沒錯,畢竟站在個人的角度,確實是受益的。但是,從國家的層面,從行業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汽車行業的價格戰,還是外賣行業的價格戰,都是內卷式惡性競爭。
惡性競爭的結果是大家都沒錢賺,上下游企業倒下,失業也隨之而來。前幾天,重慶前市長黃奇帆說中國賣3000萬輛車的利潤還不如豐田一家,遭到不少網友的批評。黃奇帆說的是事實,現在是事不關己,有羊毛薅無所謂,真到了那一天,又是哀嚎聲一片。
第三,互聯網巨頭血拼存量市場,原因是科技創新的錢太難賺了。前幾年,社區團購崛起,各大巨頭紛紛攜重金加入。當時,官媒批評說不要和小商小販搶飯碗,科技創新才是星辰大海。
后來,阿里等巨頭紛紛表態要科技上投入多少錢。幾年過去了,他們什么科技成果都沒折騰出來,又回到了原點,依靠資本的力量,打起了激烈的價格戰。
反觀美國科技巨頭,英偉達市值都突破了4萬億美元。而美團、阿里、京東這三大巨頭,一邊燒錢打價格戰,另一邊股價卻更難看了。
那這次約談之后,價格戰是不是就徹底結束了?沒那么簡單,關乎到生死存亡的事情,必定會爭斗到底,只不過會降溫,換種形式繼續競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