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 總第934期
值日編輯:阿斯蘭 郭好嘉
審核:胡可怡 葉維杰 王澤媛
執行主編:陳卓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印人黨提名達爾曼德拉·普拉丹 (左) 和環境部長布彭德·亞達夫 (右)擔任新任印人黨主席。圖源:《電訊報》
印《電訊報》7月17日報道,國民志愿服務團(RSS)與印人黨圍繞“印人黨主席任命”分歧嚴重。據悉,印人黨本希望在7月21日印議會季風會期開始前任命新主席,并已將聯邦教育部長普拉丹(Dharmendra Pradhan) 、亞達夫(Bhupender Yadav) 提名RSS領導層,但截至目前仍未獲RSS批準。據悉,RSS希望深度改革印人黨組織,要求一位“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人”擔任印人黨主席,以削弱莫迪-沙阿軸心對印人黨的控制。目前,雙方已進行三輪會談,但仍未達成共識。分析認為,RSS、印人黨在新主席任命問題上拉扯不斷,表明RSS可能希望莫迪本人開始考慮退位并允許代際轉變。RSS最高領導巴格瓦特 (Mohan Bhagwat) 日前表示,領導人在達到一定年齡后應卸任為新人讓路,被普遍認為暗示莫迪退休。另據RSS內部人士透露,RSS希望幫助印人黨為2029年以后的未來做好準備,因為屆時莫迪可能無法繼續領導印人黨,而現任內政部長沙阿和北方邦首席部長約吉·阿迪亞納特(Yogi Adityanath)都不符合RSS的期待。
NEWS
2015年中俄印外長會晤。圖源:路透社
《印度時報》7月17日報道,中俄推動“中俄印三邊對話”恢復,印外交部表示對重啟合作持開放態度”。1998年,時任俄總理普里馬科夫(Yevgeny Primakov)首次提出“中俄印戰略三角”構想,旨在推動多極化世界秩序、平衡美單極霸權。2005年6月,三國在俄海參崴舉行首次正式外長會,標志著RIC機制正式成立,此后三國共舉行20余次部長級會議。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中印邊境沖突后,三方合作積極性明顯下降,影響RIC機制運作。2025年5月29日,俄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公開表示“真誠希望盡早恢復RIC機制運作”。7月中旬,俄外交部再次表示俄期望RIC機制恢復。7月1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對中俄印合作做出積極表態。同日,印外交部發言人表示,RIC機制重啟與否取決于三國“相互便利”,三方目前尚未就達成一致,暫未啟動具體安排。
NEWS
圖源:X
《印度教徒報》7月17日報道,莫迪7月25日至26日擬訪問馬爾代夫,出席馬獨立60周年慶典,并與總統穆伊茲舉行雙邊會談。雙方擬重點推進數字支付系統UPI互聯互通,并計劃通過簡化簽證、增開直航方式促進旅游合作。這表明兩國關系已趨于回暖,此前馬爾代夫“印度退出”運動及社交媒體抵制風波導致兩國關系緊張,而后印方通過軍事人員撤換、增加信貸等舉措緩和兩國矛盾。
NEWS
印度員工在艾哈邁達巴德郊區的卡迪拉制藥制造工廠內工作。圖源:路透社
《日經亞洲》7月16日報道,特朗普計劃提前對進口藥征收關稅,恐嚴重沖擊印制藥行業。特朗普7月16日表示,藥品進口關稅將在7月底開始生效,相關藥企有一年半的適應時間,期間關稅額度將漸次增高。此前特朗普曾表示,將對進口藥品征收200%的關稅,但給予藥企最多一年半的準備時間。受此影響,16日印主要藥企股價下跌。據悉,印制藥業規模龐大,是全球仿制藥主要生產國,而美國是印最大的藥物出口目的地。數據顯示,2024年4-12月,印藥物出口額達217億美元($21.7 billion),美占比高達32.76%。分析指出,藥品關稅主要沖擊魯賓制藥(Lupin)、雷迪博士(Dr. Reddy's)、太陽制藥(Sun Pharmaceutical)等大型制藥企業,因為對美出口是其主要收入來源。據業內人士透露,上述藥企正考慮在美啟動或擴大生產,而其中大多數已在美擁有生產基地。
NEWS
2019-2023年俄羅斯海上石油出口流向變遷。圖源:《紐約時報》
《印度時報》7月17日報道,印石油部長普里(Hardeep Singh Puri)表示,若美國、北約二級制裁切斷俄羅斯對印石油出口,印有信心通過多元化供應滿足需求。7月15日,美總統特朗普設50天期限要求俄烏達成和平協議,否則將對俄及其貿易伙伴征收100%懲罰性關稅。7月16日,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公開警告印度、中國、巴西,稱繼續對俄貿易“將遭嚴重制裁反噬”。7月17日,面對北約、美國制裁威脅,普里表示“一點也不擔心”,即便俄石油供應受二級制裁影響,也有信心找到替代來源。普里稱,印已實現進口來源多元化,石油來源國已從約27個增至約40個,同時正加大勘探、生產力度。數據顯示,俄當前仍是印最大石油供應國,約占印總供應量的35%,緊隨其后的是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印度石油公司高管表示,若俄油供應受到沖擊,該公司將“回歸俄烏沖突前的供應模式,當時俄對印石油供應占比不足2%”。
NEWS
圖源:路透社
《日經亞洲》7月17日報道,日本決定重啟斯里蘭卡班達拉奈克國際機場(BIA)擴建項目融資,以期在斯危機復蘇階段先于中國搶占戰略機遇。BIA項目自2012年起多次被曝政府干預設計、高層涉腐。2020年,日企大成建設(Taisei Corporation)中標BIA擴建合同,原定2023年完工。2022年4月,斯460億美元外債違約,外匯儲備跌至2億美元。2022年8月,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暫停向斯提供超700億日元(約4.7億美元)貸款,造成BIA項目停擺。2025年3月,日斯簽署25億美元債務重組協議,此前被暫停的貸款資金重新獲得承諾,同時BIA擴建項目等11個由日本支持的基建項目也逐步恢復。斯官員表示,日率先重啟基建融資向其他國家、國際貸款機構傳遞了對斯經濟改革的信心。截至2024年12月,斯政府外債總額達367億美元,其中雙邊債務為107億美元:中國以49億美元居首,其次是日本(23 億美元)、印度(13 億美元)和法國(4.12 億美元)。四國在2023年10月至2025年6月間陸續簽署債務重組協議。分析人士指出,相較于日方高調重啟關鍵基建深化在斯影響力,中方對斯更為低調、謹慎。當前,中方尚未重啟包括未完工高速公路在內的停滯項目,避免影響債務談判。
NEWS
2020年特朗普訪印,在古吉拉特邦艾哈邁達巴德體育場演講。圖源:BBC
《經濟學人》7月15日發表題為《犬儒現實主義無法使印度在特朗普面前自保》的評論認為,印政商精英向來以“百毒不侵”的沉穩、老練姿態著稱,但特朗普政策的不可預測性正顛覆他們的穩定感與安全感——美“偏袒”巴基斯坦、忽視應對“中國挑戰”、對印貿易威脅言行加劇等印精英的戰略不確定性,迫使印在經濟、外交政策上更加“如履薄冰”。
近期美國的所作所為使印決策者遭遇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印巴沖突爆發以來特朗普的言行刺痛印精英尊嚴。5月,因印控克區襲擊事件,印巴爆發沖突,印將此歸咎于“巴指使的伊斯蘭極端分子”。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搶功稱“通過威脅切斷貿易,迫使印巴停火”,吹噓若無其本人介入,印巴沖突可能升級為核戰爭。印精英歷來反對外部調停印巴爭端,特朗普發言引發印強烈不滿。不僅如此,在沖突結束后,特朗普在白宮單獨會見巴陸軍參謀長阿西姆·穆尼爾(Syed Asim Munir),討論伊朗、加密貨幣交易等議題,卻未如印所愿公開批評“中國在沖突中援助巴”。
二是印美中三角關系的不確定性,削弱印在美對外布局的戰略價值。在過去十余年中,印將自身塑造成美在亞洲制衡中國的“天然盟友”,借“牽制中國的關鍵力量”身份曾獲美豐厚回報。例如,在2020年中印邊境沖突期間,特朗普政府對印提供實時地理空間情報;拜登執政期間,美戰略界吹捧印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為維系美印戰略協調,美在俄烏沖突后對印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一直持默許態度,但美國目前是否仍愿意對印提供類似回報,充滿變數。7月14日,特朗普政府發出威脅,稱50天內俄烏沖突無法終止,將對包括印在內的所有與俄存在貿易往來的國家實施“嚴苛二級制裁”。
在經貿層面,印同樣陷入不確定之中。過去幾年,印積極響應“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吸引蘋果等跨國企業將制造環節自華轉印。然而,眼下特朗普對“親美貿易伙伴”反而態度更為強硬,而對中國等“戰略競爭者”則展現出更具交易性的靈活姿態。同時,中方也在主動壓制“印度崛起”,近期要求大批在印中國工程師回撤,并限制關鍵技術和設備向印出口。這一連串信號令印商界對發展前景極度憂慮不安。
盡管如此,印似乎并未打算徹底改變“犬儒現實主義”(Cynical realism)外交政策。在戰略態度上,印仍繼續維持權力平衡游戲,在中美之間保持游走。某些印分析者甚至認為,如果特朗普進一步“撤離亞洲”,長期“單干”的印度或許比日本、韓國等美正式盟友更有回旋余地。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特朗普不可預測的第二任期中,印外交、經濟戰略正走上一條“如履薄冰”的道路。盡管如此,印政商精英內部至今仍缺乏共識——究竟應繼續推進對華“脫鉤”,還是轉而尋求更深層的對華接觸,以此適應中方的決策邏輯。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本期編輯:林熙泇
本期審核:單敏敏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更多內容請見↓
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