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發出了高溫橙色預警!臨汾、運城等地將達37℃以上,運城局部沖擊40℃。臨省河南也發出了高溫紅色預警!14日下午新鄉、焦作、鄭州等多地就已經超40℃,15到16日高溫范圍擴大,強度持續。而湖北也不例外,15日之后,除西部山區外,大部超37℃,隨州、襄陽、十堰、宜昌局部可達40℃以上。
朋友們,高溫預警不是開玩笑!為啥今年熱的如此上頭呢?
這就要不得不提一下今年的幾個特殊情況了。首先是拉尼娜“后遺癥”,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早春,太平洋一直處于拉尼娜狀態,簡單理解就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異常變冷。現在它雖然開始進入衰減期,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種時候的夏天,副高就特別容易偏北、提前跳。今年就是典型例子!
過去幾年,渤海、日本海、北太平洋中緯度那片海,溫度一直比常年偏高。科學家們初步研究發現,這片“發燒”的海水,很可能影響了東北亞的氣候,讓副高更容易往北跑。
除了今年的特殊情況,長期的氣候變化趨勢,也就是全球變暖也在“推波助瀾”。
溫度升高是最直接的,大家都感受到了。全球變暖導致海洋湖泊蒸發加劇,往空氣里“注水”更多。科學觀測早就證實了,大氣中的絕對水汽含量一直在上升。溫度越高,空氣能容納水汽的上限,就是飽和水汽壓也越高。簡單說,天越暖,空氣就能“喝”進更多的水汽。我們感覺到的相對濕度可能沒變,但實際的“水量”更大了,這會讓悶熱感更強烈。
水汽凝結成雨時會釋放熱量,這股能量給天氣系統“火上澆油”,可能導致更極端、更集中的強降雨或高溫事件。
那這濕熱的“桑拿天”啥時候結束?
好消息是:高濕度的“黏糊糊”階段要暫時拜拜了!
一個來自東北的高空槽正在加深,逼得那個“任性”的副高暫時往南縮了縮。這樣一來,往華北猛灌水汽的“水管”就被掐斷了!北京的濕度會顯著下降。
但壞消息是:“干烤”模式要接棒了!
副高退了,可西邊內陸的大陸暖高壓,也叫“熱穹頂”卻趁機雄起了!它像個巨大的、拱形的“熱鍋蓋”,其實就是高壓在垂直方向向上凸出,要罩住西北、華北、中原一大片地方。
“熱穹頂”有多猛?它把本來就熱的空氣團死死扣住,下沉氣流還像打氣筒一樣壓縮空氣,讓它變得更熱!所以,未來一段時間,這些地方將迎來一波兇猛的“高溫熱浪”!
具體有多熱?河南、山東、陜西關中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要沖上40℃以上!北京所在的華北北部,雖然沒這么夸張,但本周中期也能摸到35℃到37℃。想想就冒汗!
和前陣子的“濕蒸”不同,這次是“干烤”。因為是內陸高壓主導,空氣會相對干一些,體感不會像之前濕度爆表時那么極端窒息。BUT!午后大太陽直曬下,溫度依然非常高,尤其中原地區,出門務必嚴防中暑!長江中下游地區呢?副高還在那附近徘徊,水汽輸送依然強,所以還是濕熱悶煮模式,防暑降溫也不能松懈。
中央氣象臺已經拉響警報:長時間戶外活動極易中暑甚至得熱射病,這是一種最嚴重的中暑,會要命!
放眼整個夏天,拉尼娜衰減的影響還在持續,副高總體還是偏北的趨勢明顯。這意味著,京津所在的華北地區,這個夏天總體高溫高濕的基調可能跑不掉,悶熱的日子少不了。
最后說點扎心的,對全國很多地方來說,這個夏天注定是酷烈又濕熱的。雖然我們沒法精確預測每一次極端天氣的具體時間地點和強度,但科學界共識很明確: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像今年這樣極端高溫高濕、熱浪滾滾的天氣事件,在未來幾十年里,只會越來越頻繁,強度也會越來越猛。
這不再是誰家空調開多少度的小事,而是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質量的大事。適應和應對,已經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