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腎臟基金會(De Nierstichting)的數據清晰地顯示,荷蘭每年約有200名需要腎臟的患者沒有獲得機會。
乍一看,這種持續的腎臟短缺現象得到改善:自五年前《器官捐獻法》(Wet op orgaandonatie)修訂以來,幾乎每個人都成為了捐獻者。因此,潛在捐獻者的數量顯著增加,包括腎臟捐獻。2020年,共有442例腎臟移植手術成為可能,到2024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639例。但這還不夠。
荷蘭腎臟基金會負責人奧斯特羅姆(Tom Oostrom)說:“雖然捐獻者的數量可能有所增加,但需要腎臟的人數也在增加。”
因此,荷蘭腎臟基金會正在發起一項宣傳活動。由于人口老齡化和壽命延長的比例不斷上升,腎衰竭患者的數量將會增加。 “如果人們不僅在死后捐獻腎臟,而且在生前也捐獻,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一個健康的人可以毫無問題地捐獻兩個腎臟中的一個,然后保持長壽,且沒有并發癥,這已經證實了。每年約有500人捐獻腎臟,通常是在家人需要幫助的情況下。但捐獻器官來挽救不熟悉的他人的生命,過去是、現在也仍然是一個重大的、改變人生的決定。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移植中心主任西貝林克(Marion Siebelink)說:“這種請求通常被認為是不具約束力的。”她也是荷蘭移植協會醫學倫理委員會(Nederlandse Transplantatie Vereniging)主席。
她說:“理論上說‘不’很容易,但實際上卻非常復雜,而且會讓人感到內疚。如果你不敢給家人捐腎怎么辦?因為你覺得太可怕了。或者你愿意捐給你的孩子,但他們真的需要嗎?這樣的事情可能會徹底改變一個家庭的關系。”
瑪麗安·胡克斯特拉(Marianne Hoekstra)也經歷過這樣的事。她的姐姐原本打算捐腎,但醫學檢測顯示不安全。胡克斯特拉的時間不多了,她的健康狀況迅速惡化。
于是,她在社交圈里詢問是否有人愿意捐腎。但是,“有些人反應積極,但也有些人非常憤怒。他們覺得我要求太多了。我理解人們會有這種感覺。”
一位遠房親戚埃斯特 (Jeroen Ester) 最終被證明是一位合適的捐腎者。自三月以來,胡克斯特拉已經擁有了一個功能良好的新腎。
埃斯特說:“你給了別人一個新生命,但你也真正得到了一份禮物,因為能夠親眼見證你的腎臟對他人的意義,真的是一種莫大的恩賜。”
荷蘭腎臟基金會希望通過提高公眾意識,幫助更多人考慮成為“活體捐獻者”。人們可以在任何一所大學附屬醫院進行捐獻,也可以匿名捐獻,如果檢測結果顯示他們的腎臟適合捐獻的話。
奧斯特羅姆說:“我們尤其希望澄清一些誤解。例如,‘只能捐獻給家人’這種觀念。此外,活體捐獻者的腎臟平均壽命是活死后捐獻者的兩倍,超過二十年,而且健康風險也很低。在獲得捐獻資格之前,你必須經過非常嚴格的篩查。被選中的人通常可以在手術后相對較快地恢復正常。醫療保健和腎臟捐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迫使我們必須就活體捐獻展開公開對話。”
移植協會的西貝林克表示贊同:“這場對話當然至關重要。人口的雙重老齡化正在開始,這需要社會反思,因為我們該如何要求社會以合乎倫理的方式考慮活體捐獻?無論多么困難,我們難道不應該承認我們無法拯救每一個生命嗎?但是誰或什么決定了這一切?年齡?生活方式?答案并非如此簡單。”
奧斯特羅姆強調,荷蘭腎臟基金會并非呼吁荷蘭每個人都捐獻腎臟:“那樣做太過分了。但我們確實希望人們意識到這件事正在發生。因為無論如何,我們遲早都要進行這樣的對話。”
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荷蘭
微信號 : hollandone
網站:www.hollandone.com
郵件:info@hollandone.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