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奧樂齊,實名添加微信lihua759321進群
今日,奧樂齊(ALDI)蘇州、無錫兩店同開。截至2025年7月19日,奧樂齊在全國線下已有76家門店(上海70家,蘇州3家、無錫2家、昆山1家)。
一
新店
奧樂齊蘇州新店開在世茂廣場,無錫新店則開在無錫經開區核心地段,無錫市政府商圈。這是奧樂齊走出上海,跨向華東的持續落子,奧樂齊當下正處于新店的密集開業期,它的開店團隊也在到處看點選址,很忙碌。
早前,奧樂齊于蘇州、無錫、昆山做了一次三店同開,效果很好,據一些市場人士稱,奧樂齊蘇州店和無錫首店的開店期業績,排進了奧樂齊現有門店體系銷售前三,業績表現超出了奧樂齊上海的“一眾”門店。
而分析奧樂齊在華東市場的受歡迎,可能主要有以下三個因素支撐。
一、競爭相對不激烈。
上海商業競爭很激烈,“紅海”市場。
更激烈的競爭也帶來了更貴的鋪租與更貴的人工成本。
對于奧樂齊這種做社區小業態(500-1000平米)的玩家來講,人工是第一大成本項,鋪租是第二大成本項。
而到華東二三線市場區域,競爭壓力會更小,成本壓力也可能會相對小,進而有利于做高業績。
像奧樂齊這樣的精選品類(1000多支SKU)做折扣經營模式的社區業態玩家,在中國市場還是比較稀缺的,比如它的即食經營(烘焙、熟食等)、對生鮮品質的提升,以及自有品牌能力(買斷供應鏈、去中間化、去經銷環節做低價,做差異化),到下沉市場后,還是比較“稀缺”的,往往能起到一種“降維打擊”的效果。
這一點,奧樂齊跟盒馬NB也有類似,盒馬NB從上海跨出后,到華東各二三線城市,甚至一些鎮里所開的店,業績都很不錯,搶了當地超市一大塊客流,主要的一大原因就是競爭者更少。
奧樂齊做的“中等品質低價賣”這件事,有門檻,目前的華東區域超市還做不到。
在市場環境方面,受宏觀經濟等因素影響,現在的二三線市場,極致的性價比幾乎可以通吃市場。
二、品牌效應。
一般來講,上海的商業發展水平會領先華東二線城市5年到8年左右時間,就是說上海商業出現了什么新東西,大概5年-8年后,就會陸續出現在華東的二線城市。奧樂齊進入中國首先是做上海市場,從做上海市場到其跨出上海進入華東二線城市,剛好在6年左右時間。
通過在上海建立了門店覆蓋密度——奧樂齊在上海已經開了70家店;做高了市場滲透——2024年奧樂齊上海生鮮銷售額同比增長38%,2024年前三季度,近1/4的上海家庭都曾去往奧樂齊購買過生鮮;以及打響了品牌知名度——奧樂齊在上海做的首批店,都選址租金很昂貴的商圈,也是為了打出“品牌效應”。
讓奧樂齊品牌影響力基于上海也輻射到了華東市場。
有了這樣的品牌影響力基礎,無論是拓店,還是供應鏈的架構與落地,還是人才儲備,還是用戶認知建立,還是對華東消費習慣的洞悉,奧樂齊做華東市場也都有了更好的基礎。
上海的成功帶動了奧樂齊在華東的成功。
當下跨出上海,奧樂齊主要在做江蘇市場,打法其實就是:以上海為基點,深度掌握上海周邊區域消費特征,通過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再建設江蘇市場供應鏈和物流配送網絡高效、有機的覆蓋,進而實現在江蘇市場的成功。
三、供應鏈。
奧樂齊供應鏈已經本土化,其供應鏈體系里超過80%的比重都是本土供應商,本地供應鏈的配套,這也支撐了奧樂齊的區域擴張。在中國,華東市場形成了一個密集的城市帶,基于上海市場做出的供應鏈,輻射半徑能覆蓋華東市場(150公里-200公里之內),因此,奧樂齊做華東市場能保障一定的供應鏈效率。
以生鮮品類為例,奧樂齊所有產品均保證全程冷鏈,不賣解凍肉。氣調包裝牛肉產品從供應商分包到門店不超過24小時。
到目前,奧樂齊以上海為中心,已構建覆蓋長三角的物流網絡——新增了江蘇本地大倉,新設立了無錫辦公室,進而為在江蘇地區的拓店計劃打好了基礎。
二
策略
至于奧樂齊當下的發展策略,《商業觀察家》也總結了以下三個特征。
一、重資產。
剛進入中國時,奧樂齊有關負責人曾對《商業觀察家》稱,奧樂齊做中國市場選擇“重資產”方式做。
“太輕資產了是守不住的”。
當時,中國的社區小業態,流行輕資產方式經營,通過先燒錢做流量鋪規模后,再“做重”供應鏈。奧樂齊則選擇了“反方向”策略。
當時,奧樂齊認為做社區小店需要有門檻,門店資產必須相對要做重。
所以,奧樂齊剛進入中國就再鋪它的大倉與物流,門店端,它也引進了很多“重資產”設備,比如把電烤箱等設備引入了門店,從而做把烘焙面積擴大了一倍,品項豐富度做高。
后續,事實也證明這種策略的有效性,當時,流行的一些“輕資產”社區小業態超市,發展到當下很多都“出局”了,或者,也沒啥“聲勢”了。隨著社區新玩家的持續進入,它們的差異化也不是很明顯。
相反,有越來越多的社區玩家都學奧樂齊做重,比如把電烤箱都引入門店等。
支撐奧樂齊能做“重資產”的一大核心原因則是:其背后的“金主”不是風險投資資本,而是來自德國ALDI家族的自有資金。如果沒有特別的政治因素干擾,家族資本一般的特點是看事情比較長遠,對投資的要求會相對要求長期性。
二、“租售比”。
在拓展策略上,奧樂齊從進入中國到目前跨出上海,還是在延續它的第一階段策略:聚焦于長三角地區——上海、蘇南、浙北。
其目前的拓店框架基本還是在這個范圍,上海,以及蘇南——蘇州、無錫。
在這個拓展框架之下,奧樂齊的選址策略是:“高流量+高便利”。而奧樂齊的成功之處則在于,它設計的業態形態契合了這個選址策略。中國的奧樂齊跟歐洲的奧樂齊有很大差異,中國奧樂齊實際上更像Trader Joe’s。
“高流量+高便利”之下,鋪租不會便宜。如果要做歐洲形態的奧樂齊,可能走不下去,或者說在中國廉價電商充斥市場的情況下,市場盤可能做不了太大(售價太低覆蓋不了鋪租)。而“貼近”Trader Joe’s,從差異化方向想辦法,而不是極致的低價與效率,反而找到了路。
據一些市場人士稱,奧樂齊在中國租金成本比較高的門店,業務的成長性反而很好,“租售比”表現實際要更加好一些。
三、差異化。
奧樂齊做差異化做得很好。
商品方面,從一開始,奧樂齊就想得很明白,在中國做超市,生鮮、即食一定要做強。只有這兩個品類才能做出差異化。
具體策略來講,奧樂齊當下所要建立的核心差異化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1、 免會員費:奧樂齊認為“好品質,夠低價”不是特權;這其實就是在對標山姆等倉儲會員店,讓奧樂齊在消費心智上與山姆等形成差異。
2、 小包裝同樣低價:針對中國家庭打造實惠小包裝,為顧客提供更多自由度同時避免大包裝產品帶來的浪費。還是“對標”山姆。
3、 主打“精選SKU”(1000多支SKU):精選、精力集中才能更好做出品類差異。精選SKU實行集中采購,才能帶來更低的成本,做高商品周轉,并提高消費者的購物效率,減少挑選時間。
4、更多的自有品牌: 13個自有品牌,覆蓋超90%的商品占比,不間斷擴大囊括消費者一日三餐的高頻消費場景及核心品類。
5、更多便捷的體驗:采用自助收銀系統方式,提升購物效率、增強顧客自主性。奧樂齊在無人化、工業化層面,在當下社區業態中,走得比較前沿。
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