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東邊的鄰居日本,又到了“年度盤點”的時候。防衛省發布了最新的2025版《防衛白皮書》,洋洋灑灑一大篇,核心思想還是老一套:把中國定義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
不過,這些官樣文章,大家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了。真正有意思的,是藏在白皮書附件里的一張表格,一張日本煞有介事幫我們“數飛機”的統計表。你還別說,他們的數據做得特別“認真”,精確到了個位數,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派人到成飛、沈飛的廠里當會計了。
但就是這份看似“精準”的報告,讓我這個看了十年國際風云的老作者,差點笑出聲來。里面的數據,怎么說呢?充滿了矛盾和一種刻意的“天真”。
我們先看看日本人給我們算出來的“家底”。白皮書里寫得明明白白:截至2025年,中國空軍擁有殲-20戰斗機230架,殲-16戰斗機312架,殲-15艦載機,更是“少得可憐”,只有70架。
看到這兒,我估計不少軍迷朋友已經開始撓頭了。這數字,不對勁啊!
咱們一樣樣掰扯。先說大家最關心的“威龍”殲-20。按照日本人的說法,對比他們去年的數據,我們一年就增加了30架殲-20。一年30架,平均下來一個多月才兩架。這個速度,別說跟外界的普遍認知對不上,簡直是在侮辱我們成飛的生產線。
要知道,早在2024年初,美國F-35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CEO都親口承認,殲-20的產能和F-35已經不相上下,年產量超過了100架。西方的軍事觀察機構也普遍認為,2024年中國的殲-20總數就已經突破了300架大關。大家都在討論2030年我們能不能看到1000架殲-20的時候,日本人突然跳出來說,不不不,你們一年只能造30架。
這就有意思了。更逗的是,如果我們翻看日本過去幾年的白皮書,會發現一個“神奇”的趨勢。按照他們的統計,22年到23年,我們一年能“爆兵”90架殲-20;23年到24年,這個數字變成了60架;到了今年,直接“腰斬”成了30架。照這個趨勢下去,殲-20是不是快要停產了?這哪里是報告,這簡直是在寫一部“中國軍工衰退史”的小說。
再看殲-16。一年增加20架。沈飛那么大的廠房,幾條生產線同時開工,既要造殲-16,還要造電子戰的殲-16D,現在殲-35也進入了試生產階段。這么大的攤子,一年就給空軍提供20架殲-16?這話說出去,沈飛的工程師們估計第一個不同意。
最離譜的還是殲-15。總共70架。我們的“山東”艦和“遼寧”艦兩艘航母擺在那兒,再加上即將正式服役的“福建”艦,還有岸上的訓練基地和海軍航空大學,70架殲-15怎么分?難道一艘航母分20來架,剩下的飛行員在岸上排隊等飛機?前段時間央視去沈飛采訪,西方專家光憑里一閃而過的編號,就推斷出改進型的殲-15T都快造了70架了。日本防衛省的情報能力,現在看來還不如西方的“軍事博主”們。
說到這兒,答案其實已經很清楚了。日本防衛省的這份數據,根本就不是給咱們看的,也不是給世界看的,它是一份“內部特供”的心靈安慰劑,專門寫給日本民眾和部分政客看的。
日本現在的心態非常矛盾和焦慮。一方面,中國軍事力量的飛速發展,尤其是海空軍實力的代際提升,讓他們坐立不安。曾經在90年代,日本空中自衛隊的兩百多架F-15J是東亞天空的絕對霸主,那份優越感至今還讓一些日本右翼念念不忘。可如今呢?單看戰斗機數量,我們的現代化戰機總數已經數倍于他們,質量上殲-20更是讓他們難以望其項背。
這種實力上的逆轉,讓日本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但另一方面,作為美國在東亞最重要的棋子,它又必須緊跟美國的指揮棒,在反華的道路上沖在前面。這就造成了一個巨大的認知困境:軍事上越來越打不贏,政治上又不得不表現出強硬。
怎么辦?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認知上動手腳,進行“心理按摩”。他們不能承認中國已經強大到這種地步,尤其不能承認中國的軍工產能已經可以和美國掰手腕。因為一旦承認了這一點,所謂“日美安保條約”能夠保護日本的神話,就會出現裂痕。日本民眾會開始懷疑,花那么多稅金去搞軍備、去抱美國的大腿,到底還有沒有用?
所以,他們必須“手動”給中國的軍事發展“降速”。通過一年又一年地調低我們的戰機增長數量,制造一種“中國軍力增速放緩,已達瓶頸”的假象,從而向國內傳遞一個信息:看,我們和美軍的聯盟依然強大,我們依然有能力應對挑戰。
這種做法,說白了,就是一種典型的“掩耳盜鈴”。
現實是,中國軍工正在經歷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拿戰斗機生產來說,任何一款新機型,從試產到量產,都有一個“產能爬坡”的過程。美國的F-35也是如此,從2011年年產個位數,花了六年時間才爬到年產66架。我們的殲-20從2017年正式服役算起,發展速度已經相當驚人。
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可能還有意控制著最終版本的生產節奏。大家都知道,殲-20的“終極心臟”——渦扇-15發動機已經裝機試飛了。一旦渦扇-15進入成熟、可靠的量產階段,那個“完全體”的殲-20,才是我們真正要開足馬力大批量生產的版本。到那個時候,年產量突破一百,甚至達到更高水平,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現在的“降速”,可能恰恰是在為未來的“井噴”做準備。
就在日本費盡心機“貶低”我們產能的同時,他們自己的小動作可一點沒停。
這次的白皮書里,他們也給自己畫了個大餅:未來5年投入43.5萬億日元(折合超過2萬億人民幣)發展軍備。重點是什么?是“防區外防衛能力”,說白了就是要發展遠程攻擊導彈。還要和英國、意大利一起搞第六代戰斗機,建造排水量遠超常規驅逐艦的“武庫艦”。
一邊哭喊著“中國威脅”,渲染我們正常的國防建設,一邊自己磨刀霍霍,大力發展遠超“自衛”需求的進攻型武器。在二戰結束80周年的今天,作為一個戰敗國,日本不深刻反思歷史罪行,反而借著外部威脅論給自己軍事松綁,這才是國際社會最應該警惕的。
參考文獻:
- 日本防衛省. (2025). 《令和7年版防衛白書》.
- 相關西方智庫及媒體關于中國軍備的公開分析報告 (2023-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