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國民黨將領都開始為自己找退路。胡宗南眼看國民黨處境不佳,就勢輾轉逃往了臺灣。而留下一堆爛攤子,只得丟給李振等人。
李振也很清楚,起義將領接連不斷,他若不趕緊做出選擇,恐怕就是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了。于是不愿背黑鍋的李振開始想方設法與我黨取得聯系,繼而為起義做準備。
可當李振前往我軍陣地,一見是年輕解放軍將領,立馬沒好氣的說道:“你們為何不講信用!”如此發生了什么?竟讓李振這么沒好脾氣。而后又是怎么解決的呢?
一、蔣軍司令起義
李振生于廣東,家中兄弟姐妹不少,迫于生計,大多外出打工經商。本想著李振能夠讀書出人頭地,但誰曾想他的興趣壓根不在這方面。
年紀越來越大,李振的主意也越來越大,后來外出謀生,遇到桂軍招收學兵。李振來了主意,便報名成功。
參軍入伍后,是嚴苛的軍事訓練,一眨眼五個月李振堅持了下來,甚至還發現了自己的興趣。畢業后,根據分配李振正式進入部隊,只是時間不久桂粵戰爭,他所在部隊很快被擊潰。
最后轉投粵軍,成為部隊班長。在這期間,李振認識了后來我黨很多老熟人,其中身為排長的葉劍英葉帥,這時就是他的老上級。
同時1921年李振再進學兵營對工兵技術展開了六個月的學習,所以他軍事上的本事大有提升,并在后來作戰任務中出色表現,升任排長。
李振性子剛烈,愛的就是沖鋒陷陣,所以后來國共合作失敗,李振自然而然的就站在了戰斗力較強的國民黨一方。
隨即在老蔣的命令下行事,并對我軍大打出手。同時在國民黨的職務也由營長、團長漸漸升了上去,不過終究不是老蔣的嫡系,對于李振的重視程度只能說高不到哪里。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在國民黨率領第83軍一八六師,擔任師長一職。日軍多次進犯,李振率部多次將其打退。
到解放戰爭,自然是老蔣用兵之時,李振升任第65軍軍長,但國民黨終究堅持不了多久,甚至在更早之前,李振就對我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949年,國民黨的局勢不用多說,老蔣早早的開始安排撤離,該運走的都已運走,那么要走的人只能說也走的差不多。
最后時刻,老蔣將“川西平原決戰”的指揮權交給了胡宗南,而胡宗南也不傻,自己的情況自己最清楚,于是就將這一爛攤子轉手丟給了李振、李文等人。
大家都是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的將領,彼此是怎么想的一目了然,李振自然也不能如了胡宗南的愿,而且國民黨起義將領不少,我黨又是抱著歡迎的態度,只能說很難不吸引早對我黨有所了解的李振。
于是起義的想法出現,李振也便提了出來,當然有同意的,也就有像老蔣黃埔嫡系將領一般不同意的。
不管怎樣,起義不起義都是自己的說了算,所以李振轉而尋求它法。
不久,他與起義將領郭勛祺取得聯系,與我軍達成共識后,我黨表示熱烈歡迎。
放下警惕,李振于是一人前往劉帥駐地,自然是下定了決心,也給我軍擺明了態度。只是當看到接待他的將領,李振當場就不悅,因為他只看到幾個年輕的同志,自然就覺得我軍不重視。
如此性子剛烈的李振,當場就表示不滿:“你們為何不講信用?為何不是劉將軍?難道就找了幾個年輕的同志和我談?”
來不及解釋,李振就要走。只是劉帥當時忙著指揮作戰,實在是抽不開身,見狀一名同志涂學忠趕忙給李達打電話。
而后在李達的安撫下,李振才放心。
其實李振只是氣不過,當得知李達是二野參謀長后,也便覺得得到了重視,隨后起義工作一切順利。而李振也便在國民黨岌岌可危時,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
二、戰場上的李振
1945年,李振在國民黨擔任軍長,自然是有本事的。曾被我軍打的損失慘重,也讓我軍遭受重創。
當時他受李默庵的指揮,與粟裕將軍交手。蘇中七戰七捷不是鬧著玩,他的187旅也參與其中,結果在解困黃橋的戰斗中,他這支旅卻被我軍全殲。
李振想都不敢想,而后自然也十分震驚。對我軍部隊,他可以說有了一定了解,后來小心翼翼的固守海安,針對解放軍部隊,他只能說不敢輕舉妄動,直到等來援軍,他才得以開始對山東根據地發起進攻。
雖說李振不是老蔣的嫡系,但發揮的作用可不小。后來葉飛將軍和陶勇將軍對川軍20軍楊干才發起圍攻,還得是李振才得以讓其解困。
最值得一提的還得是1948年,國民黨的敗局可以說早已注定。宜瓦戰役中,國民黨的局勢越來越不利,李振根據命令進行增援,而且不僅派出了他,還要其與馬繼援部配合,最后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其中還數次將彭老總所率部隊的后路截斷,總之對我軍形成不小的阻礙。
不過還有一個有意思的點在于李振所率整編第65師和馬家軍是同時趕到的,這時雙方還沒有認出各自的陣營,便都以為對方是我軍部隊,而后他們卻打了起來。
隨著炮火越來越猛烈,才發覺不對,原來是打錯人了。
總而言之,在戰場上李振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對我軍打擊之大,但最后國民黨還得是節節敗退。
三、安穩的后半生
起義后,李振成為解放軍一員,在解放軍供職六年期間,他曾擔任川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后來還是西南軍區高參室副主任。
直至1955年轉業,后來可以說李振收到很多邀請。其中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等單位要他寫回憶錄、自傳等,通過他的親身經歷,也便為文史資料的收集工作做出不小貢獻。
后來李振重視起了讀書,經常學習知識,尊重知識,甚至還會請教身邊的人。而且李振雖然是起義將領,但卻得到了我黨的重視,隨后在我軍的職位自然也不低,盡管如此,他身上似乎也沒有多少架子,經常念著百姓,也經常念著家鄉。
可以說每次回鄉,李振都十分低調,身邊不過兩三個警衛,為的就是不打擾百姓正常生活。必要的時候,李振也會慷慨的將自己的東西捐獻出來。
如此1949年,李振將軍可以說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也為自己換得一個安穩的后半生。
結語
1982年,他曾得到批準赴美探親,五年的期限,不過半年他就回來了。終其原因,李振熱愛著祖國,在他心里還是自己的國家好,當然這也是每個人的心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