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畔,夕陽熔金,幾片槳板輕盈滑過,剪碎了江面的粼粼波光,山城的天際線在水中微微蕩漾。
這個夏天,重慶中心城區兩江四岸成了市民游客親水消暑的“新寵”——摩托艇呼嘯著破開浪花,皮劃艇悠然穿梭,游泳健兒劈波斬浪……引得眾多網友發出“快到重慶來看?!钡捏@呼。
然而,這“水上樂園”的繁華背后,風險暗流洶涌。兩江并非平靜泳池,其復雜水文、密集航道與公眾安全意識間的落差,正悄然醞釀著“鬧?!憋L險。
重慶民警碼頭守護
“點名式”提醒注意安全
“那個白衣服的小朋友,你快回來,你家長在哪里?”
“劃槳板的注意!你不能再往前劃了,前方是航道?!?/p>
“穿背心的老師,沒穿救生衣不要去里面?!?/p>
民警吳晗
7月17日傍晚,重慶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牛角沱派出所的民警輔警們,如往常一樣來到忠恕沱碼頭巡邏,民警吳晗手上拿著一個喇叭,目光四處搜尋,不停地點名提醒市民和游客注意安全。
記者在忠恕沱碼頭看到,不少市民站在碼頭江邊的水中玩耍,現場有很多小朋友,有部分玩水和劃槳板的市民并未穿戴救生衣。
巡邏小隊由民警吳晗、輔警唐帥和肖航組成,他們攜帶著救生工具包和救生圈,在轄區幾個人流量大的碼頭間巡邏往返。
吳晗從警十余年來,在江中累計救起群眾20余人,唐帥和肖航從警都有五年,均在江水中救起過2人,這個巡邏小隊,是個名副其實的“救命小隊”。
牛角沱派出所巡邏小隊
“六月以來,江邊玩水的市民人數驟增,安全風險變大?!迸=倾沙鏊L劉洋春介紹,特別是今年槳板火熱,轄區玩耍槳板的市民較去年相比增加了數倍。
江邊耍水的市民一般從傍晚開始增加,直至深夜才會“散場”,為了守護大家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發生,派出所民警每天都會從傍晚一直在江邊巡邏守護大家,直至深夜。
水警巡邏船每晚都會在江中巡邏
“水上飛車”的“失控”風險
據了解,這個夏天,摩托艇與動力槳板憑借“速度與激情”成為兩江新寵,但無疑也是一把“雙刃劍”。
摩托艇往往自重較大,部分騎手在航道、碼頭或人群密集區超速行駛、炫技漂移,瞬間化身“水上導彈”;動力槳板對新手操作要求同樣苛刻,稍失平衡就可能被水流裹挾撞擊江岸礁石或船舶,無異于“人肉魚雷”。
一日夜間,在洪崖洞嘉陵江水域,一輛摩托艇在游船側方炫技,連番甩尾漂移的驚險操作,直接導致后座乘客失控落水,差點被卷入游船底部。
同時,高速行駛所掀起的巨大浪涌直接沖擊岸邊區域,對親水游玩群眾的連帶危害同樣不容忽視。老人兒童易站立不穩失足溺水,更曾發生螺旋槳瞬間絞斷垂釣者魚線事件,緊繃魚線斷裂時的巨大反作用力,險些將釣友拖拽墜江。
這絕非“小意外”,高速旋轉的螺旋槳一旦卷入魚線,極易導致設備卡死失控,釀成大禍。
不少市民在江中玩耍槳板
普通槳板與皮劃艇看似溫和,實則也暗藏隱患。安全意識松懈者或未系牢安全繩,或干脆不穿救生衣,將“保命屏障”忘得一干二凈。
去年盛夏,一名槳板愛好者在梁沱水域突遇強陣風與船舶尾浪,因未系安全繩,落水后瞬間被激流與槳板分離,順江漂流近十分鐘才獲救援。皮劃艇擅自深入主航道,往往因目標小難以被行船察覺,碰撞風險陡增。更有甚者,在深夜或航道附近違規活動,將自己置于夜視盲區等極度危險的境地。
重慶水警在江中救起落水群眾兩人
“浪里白條”的致命錯覺
江中游泳雖充滿野趣,卻依然危機四伏。平靜江面下,暗流漩渦、復雜水文、溫差變化與船舶干擾皆具致命威脅。有人高估自身水性,酒后下水,重慶水警曾多次救援因體力不支或突遭激流受困的野泳者。
一日傍晚,兩位青年自信橫渡嘉陵江,未料中途遭遇漩渦與腿部抽筋雙重夾擊,幸得重慶水警巡邏艇及時救援。另有貪圖近便者,從非正規碼頭或礁石叢生處貿然下水,極易發生磕碰或被亂流卷入江心。
當水上活動與觀光游船、貨運船舶共享有限水域,加之部分人員不守規則、隨意穿梭,無序便成了事故溫床。尤其在諸如朝天門碼頭、江灘公園、中渡口碼頭等熱門區域,高峰期時,客貨運船舶、各類水上運動器械與游泳者、戲水者“打擁堂”,險象環生。
日前,曾有槳板為躲避行船緊急轉向,不慎與附近皮劃艇擦碰,雙雙傾覆;更有一艘貨船為避讓一名江中游泳的老人不得不急轉方向、緊急制動,差點撞上前方橋墩;高速穿插的摩托艇等更讓游泳者和岸邊垂釣者心驚肉跳。
江邊耍水的市民
重慶水警提醒廣大市民:
避免溺水事故,最重要的是不參加“野泳”等存在安全隱患的涉水活動。有些人存在僥幸心理,這種想法極其危險。
首先是水情復雜難料。野外水域的水深、流速往往不明,平靜水面下可能藏著強勁暗流或漩渦,對人員或舟艇等器械的操作造成影響。不穩定的水溫還可能引發肌肉抽筋,使人瞬間失能。其次,水下環境危機四伏。尖銳的石頭、玻璃以及纏繞的水草,都可能成為“水下殺手”,讓人員受傷被困或使器械的動力引擎發生故障。第三,救援力量匱乏。野外水域附近缺乏專業救生員和設施,救援往往鞭長莫及。最后,生物威脅不可忽視,蛇、水蛭甚至攻擊性魚類都可能對水中的人員構成威脅。
重慶水警在各個碼頭岸邊布置了自助救生裝備
當意外發生時,正確的自救方法能為挽救生命爭取寶貴時間。
保持冷靜是第一法則。在水中掙扎會使體力在短時間內耗盡,此時應立即蹬掉鞋子,嘗試“水母漂”姿勢——頭部后仰,四肢自然伸展,利用肺部空氣讓身體漂浮在水面,確??诒呛粑?/p>
如果附近有漂浮物,如木板、樹枝等,應盡量抓住,借助其浮力保持身體在水面上,增加獲救的機會。除非有足夠的游泳能力和體力,否則不要輕易嘗試自行上岸,以免在過程中發生危險。
他人遇險時,施救有講究?!耙娏x智為”比“見義勇為”更重要。
非專業人士切勿貿然入水施救,可立即撥打110和120,并利用竹竿、救生圈等工具在岸上施救。救人上來后,首先要清除溺水者的口鼻異物,對心臟驟停者實施心肺復蘇。
上游新聞 記者 宋劍 實習生 皮枚靈 羅麗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