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云圖上,團成“棉花糖精”的龐然大物正朝珠三角逼近。
這是臺風韋帕,兩天前還在菲律賓以東“鬧分家”,倆中心互繞打轉。
現在北側中心“上位”,直奔廣東而來,后天登陸。
五年來頭回見這么“急脾氣”的臺風——18號凌晨剛露臉,下午五點就摸到深圳東南960公里海面。
云系裹住整個菲律賓,甩出幾千公里季風云帶,活像張牙舞爪的“云章魚”。最撓頭的是“分裂合并”戲碼:核心區分倆中心,預報員直犯難“到底往哪走”?不到一天,北側中心“吞”了南側,路徑北調,避開臺灣、呂宋高山,巴士海峽直插珠三角。
韋帕還沒來,珠三角先挨“下馬威”。
18號下午熱雷雨,深圳龍華1小時下了120毫米,積水沒過小腿肚。
有車主吐槽:“剛洗的車秒變潛水艇!
”可這只是“熱身賽”,臺風雨才是大招。南海北部海水“加buff”——29度水溫遍地,珠江口超30度,臺風來了“喝飽水”更猛。專家說:19號上午環流理順,登陸前或成強臺風;就算沒理順,最低也是臺風級。
比2023年蘇拉猛,堪稱2020年海高斯后“珠三角最強考驗”。
有網友翻出2018年山竹舊照:大樹拔起、玻璃成網,現在還有人囤了十箱礦泉水。“廣州土著阿明”說:“超市泡面又空了,我家花盆早挪屋里了!
”年輕網友不當回事:“不就是刮風下雨?
正好不用上班!
”老廣州急了:“臺風眼的平靜是假象,轉頭就來‘回馬槍’!
”韋帕影響遠超想象——路徑東調后,粵東、福建、浙江風雨升級,山東、遼寧主雨帶也被攪和。登陸后副高一頂,還往西折,廣東西部、海南、廣西跟著遭殃,“一風攪三省”。
更頭疼的是,韋帕后面跟倆“小跟班”——菲律賓以東新臺風胚胎冒泡,7號范斯高、8號竹節草排隊生成。
老氣象員敲黑板:“七下八上臺風活躍期,韋帕開了頭,后面指不定多少‘不速之客’。
”這意味著啥?
接下來一個多月,東南沿海得天天盯臺風路徑,跟看連續劇似的。不過有兩面性——副高被打“北縮”,山東、河南、陜西高溫能緩口氣;京津冀、東北切換“桑拿模式”,濕熱得能擰出水。
北方網友調侃:“南方抗臺,北方抗蒸,全國各有各‘烤’驗!
”中東部水汽足,哪塊云都可能憋場大暴雨,誰都別掉以輕心。珠三角已經動起來:超市手電筒、充電寶搶空,工地加固腳手架,物業挨家提醒關窗。
東莞網友曬儲備:“20瓶水+10包泡面+3根蠟燭,夠扛三天!”專家支招:“別光囤吃的,收陽臺花盆、墊高插座,比啥都管用。
”臺風不是“紙老虎”,也不是“不可戰勝”——2018年山竹后,珠三角防風設施、預警系統都升級了。老漁民說得實在:“怕它,但不能服它,提前準備,再大的風浪也能扛。”韋帕再兇,兇不過眾志成城的勁兒。
與其糾結“五年來最強”,不如踏實檢查門窗、備物資。大自然面前,敬畏它、防備它,才是最實在的“勝利”。
等韋帕過后,珠三角陽光照樣燦爛,珠江水照樣流——風雨里走過來的人,更懂彩虹珍貴。
咱們和臺風過招這么多年,早學會和自然共處。記住嘍,平安度過,比啥都強。免責聲明:文中案例、圖片來自網絡,無不良引導。
如有版權或侵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