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要入伏了!
今年三伏天比往年少了整整10天。
這可是近十年頭一遭!
三伏天為啥縮短了?老祖宗的算法說了算。
夏至后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日,今年剛好卡在7月20日。
中伏只有10天檔期,末伏8月9日就接上了。
別高興太早!
三伏天變短不代表高溫會打折。氣象專家說了,這30天可能更熱!
華北體感溫度能突破50℃,新疆、內蒙古直奔40℃以上。熱射病可不是鬧著玩的。
去年全國報告2000多例,死亡率高達50%-70%。戶外勞動者、老人小孩最危險。
冷水澡千萬別洗!三伏天毛孔全開,冷水一激寒氣就往骨頭縫里鉆。
35℃溫水沖10分鐘最解乏。
曬被子要抓緊!
上午10點到下午2點最佳。
化纖被正反暴曬,蠶絲被放陰涼處"借光"。曬完當晚鉆進被窩,那叫一個舒服!
晨練別太早!
植物整夜"放毒",太陽沒出來前鍛煉等于吸廢氣。等七點后陽光驅散濁氣再動。
頭伏餃子得這么吃!碗底加2勺香醋1勺油潑辣子,撒蝦皮紫菜,澆滾燙餃子湯。酸辣鮮香一口入魂,濕氣跟著汗嘩嘩排!
老祖宗的智慧不能忘。"初伏種小豆"——伏初雨水豐沛,25℃+高溫讓小豆瘋長。三伏天其實是身體"排寒黃金期"。
空調WiFi雖爽,但順應天時調理才是真本事。曬被殺菌、溫水沐浴、擇時運動、飲食驅濕——這些老規矩簡單又管用。今年三伏天為啥這么特別?
全球變暖是根本原因。
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升高1.2℃,中國地表溫度上升0.84℃。
極端高溫日數在增加。
未來30年,中國極端高溫日數將增7-15天。50年一遇的高溫可能變成1-2年一遇。防暑措施要跟上。
政府推"高溫險"、開防空洞;技術層面部署體感溫度預警系統;個人要多喝溫水,少貪涼。
格陵蘭冰蓋消融、凍土甲烷釋放、珊瑚礁白化,三大氣候臨界點告急。
每減少一克碳足跡都能延緩系統崩潰。防空洞和高溫險能解決問題嗎?
中醫養生能阻止熱島擴張嗎?
當"秋包伏"成為新常態,我們該如何應對?
后天就要入伏了,你準備好了嗎?評論區說說你的防暑妙招,揪3位送【三伏救命三件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