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于2025年7月19日開工建設,你一定會最愛這造福人民的美麗之約,@飛歌傳媒帶你了解這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基本信息
● 地理位置: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主體跨越米林縣派鄉至墨脫縣希讓村,緊鄰印度邊境。
● 開發方式:主要采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建設5座梯級電站。
● 投資與規模:總投資約1.2萬億元,規劃裝機容量預計達6000萬 - 70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3000億千瓦時,這一規模相當于3個三峽水電站,每年能滿足3億人的用電需求。
● 建設周期:工程預計耗時約10年,有望在2035年左右建成。
重要意義
● 能源層面: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減少對化石燃料依賴,每年可提供近3000億度的清潔、可再生、零碳電力,為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注入強大動力。同時,每年發電量相當于1.5億噸石油的能量,能有效緩解我國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
● 經濟層面:
○ 建設過程中,可帶動當地工程建造、物流運輸、商貿服務等產業快速發展。建成后,廉價電力可推動西藏發展高載能產業,如電解鋁、數據中心等。
○ 據測算,每億元投資可創造約50個就業崗位,1.2萬億元總投資有望帶動近百萬就業機會,工程建設期可提供5萬 - 10萬個就業崗位,運營期預計可帶動西藏20萬人就業。
○ 電站投入運行后,每年可為西藏增加200億元以上的財政收入,極大地促進當地經濟騰飛,改變西藏財政較大比例依賴中央轉移支付的現狀。
○ 通過“藏電外送”特高壓電網,可將清潔電力輸送至中東部負荷中心,緩解“西電東送”壓力,還可向南亞國家出口電力,換取經濟利益或戰略資源。
● 地緣政治層面:水電站建設將推動墨脫公路、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升級,使中國能快速向藏南地區投送重裝部隊,形成軍民融合的安全屏障,強化對西南邊疆的管控能力。還能以電力為紐帶構建與南亞國家的經濟依存關系,增強國際影響力。
應對挑戰的措施
● 地質條件復雜:工程區處于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縫合帶,存在高地應力、高地震烈度、高邊坡穩定性等問題。為此,大壩設計采用“超重力壩”或“重力拱壩”復合結構,增加阻尼器、抗震縫等消能裝置;采用“預應力錨索 + 噴射混凝土 + 鋼纖維”聯合支護解決圍巖穩定問題。
● 環境惡劣與運輸困難:工程核心區平均海拔3000 - 4000米,含氧量低、氣溫低,大型設備運輸困難,對此將主干道升級。
● 生態保護問題:工程區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棲息著孟加拉虎、白肢野牛等珍稀物種。工程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將按照中國行業最高標準,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態系統,形成一套具有示范意義的生態修復方案。很有可能借鑒之前高原水電站生態保護的成功經驗,設計“魚類洄游通道 + 生態流量泄放”的雙重保護方案,如建設生態魚道,幫助魚類跨越壩體,劃定特殊區域作為魚類棲息保護區;通過“雨季蓄洪、旱期放水”優化徑流分配,承諾每年向下游釋放5000立方米/秒的生態流量,以維持下游生態基流。同時,中國對跨境河流開發全流程秉持負責任的態度,奉行開發利用與保護并舉的政策,與下游國家保持溝通協商,為全球跨境水資源合作樹立范例。
@飛歌傳媒?和所有華夏兒女祝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早日成功,造福人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