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頭伏,餃子餡還盯著韭菜?老輩人總說“頭伏餃子二伏面”,可小時候吃韭菜餡總鬧肚子。翻養生書才明白,六月韭菜又老又腥,伏天吃了傷脾胃。
芹菜更麻煩,伏天桿子硬,嚼不爛還不消化。街邊小吃攤大爺教了招:換四樣應季菜,豆角、青椒、茄子、黃瓜。眼下這四樣正新鮮,買一斤豆角三四塊,青椒五塊,比肉省多了。
豆角挑帶花的,帶花的水靈。
焯水別久了,掐頭去尾就行,隔壁王嬸說鍋里滴點油,煮完翠綠。豬肉選前腿,肥瘦三七開,調餡加花椒水,肉餡軟乎還多汁。
包出來的餃子皮透亮,咬一口鮮香直冒。
青椒得挑硬實的,籽必須摳干凈。
水分多是麻煩,賣菜李大姐教:切細末撒鹽攥干,拌餡不漏水。二八肥瘦的肉餡加耗油,餃子皮再沒貼過鍋底。
茄子選紫皮的,削皮不削皮隨個人。先焯水去澀,再用油煸炒,吸飽肉汁軟乎乎。上周包了回,老伴連吃三碗,說比飯店大蝦餡還香。
黃瓜擦絲要細,撒鹽腌十分鐘,攥干水分留著。雞蛋炒碎別太老,蝦皮泡水去咸,素餡清淡適合減肥。
樓上張奶奶有訣竅:黃瓜汁兌面團,餃子皮透亮能透光。
社區食堂前幾天推了茄子餡窗口,排隊的人繞半條街。去年頭伏跟風包韭菜,第二天肚子脹得掛了兩天水。今年換這四樣,全家連吃三天沒膩,冰箱凍得整整齊齊。
兒子說比肯德基香,老伴夸省錢又養人。老傳統得守,可伏天吃啥餡也得看時令不是?頭伏吃餃子的講究,其實能追溯到漢代。
醫圣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餃子形似耳朵,寓意驅寒補身。伏天人體外熱內寒,熱湯餃子能暖脾胃,補津液。
但老話說“伏天不食舊”,食材也得跟著季節變。豆角青椒正嫩,茄子黃瓜多汁,比老韭菜強多了。
有人說羊肉餡更補,可伏天吃羊肉太燥,未必適合所有人。飲食這事兒,得看自個體質,合適的才是好的。后天頭伏,您家打算包啥餡?
是守著老傳統,還是試試新花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