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今年是晚入伏+母伏+短三伏。啥叫晚入伏?有倆說法。
一瞧農歷月份,入伏在六月算晚;二看夏至到入伏天數,超25天也算晚。今年入伏是農歷六月二十六,夏至到入伏隔了29天,倆標準都占上。老輩人常說“晚入伏旱了田”,今年伏天會不會干得慌?
還有“母伏”這說法,入伏當天農歷日期是偶數,今年六月二十六,屬母伏。
農諺講“母伏兇,公伏爽”,說母伏更濕熱,但氣象專家說這關聯不大。今年三伏總時長30天,初伏中伏末伏各10天,十年難遇的“短三伏”。
短三伏是涼快些,還是熱得更集中?莊稼人心里直打鼓。
“秋包伏”今年也占上,8月8日立秋,末伏8月9日開始,秋裹著伏天走。農諺“秋包伏熱得哭”,伏天賴在秋天里,熱勁怕要拖更久。可天氣哪能光看農諺?
副高位置、雨水多少都得算。副高偏北又強,高溫能賴著不走;副高偏弱雨水多,熱勁能松松。
今年伏天到底多熱?
有人信“晚入伏熱死牛”,有人說農諺不保險。
前兩年伏天,有晚入伏熱得玉米卷葉,也有晚入伏雨水勤莊稼壯。數據說話,去年晚入伏地區,干旱面積增了兩成,今年得防著點。短三伏雖天數少,要是天天40℃,莊稼可扛不住。
母伏說濕熱,要是雨水多,倒是能解點旱情,就怕又濕又熱病害多。老祖宗傳下的農諺,是看天的經驗,可天氣變著法兒來,不能全信。
“早入伏雨漣漣,晚入伏旱斷河”,今年伏頭要是曬得慌,后續旱情得盯緊。
伏頭要是下點雨,“淋了伏頭下到伏尾”,雨水勻著來,莊稼倒歡喜。到底熱不熱?
明兒入伏后,看天說話最實在。
莊稼人現在得備好水,玉米抽穗正需水,別等旱了再抓瞎。家里老人說“伏天無君子”,熱起來沒商量,防暑降溫得做足。
農諺是寶,可也得看天調整,種地講究個“活學活用”。今年伏天到底啥樣?
咱們邊看邊聊,您有啥經驗,評論區說說?關注我,伏天天氣變化、莊稼管理招兒,第一時間跟您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