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正式入伏。今年伏天長達40天。
老輩人常念叨:“頭伏吃對菜,苦夏少受罪。”四樣“伏天寶”藏著飲食智慧。
頭伏餃子有講究。
老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餃子形似元寶,“伏”諧音“福”。但餡得選當季——西葫蘆雞蛋蝦仁。
西葫蘆含水多,補鉀防中暑。和面加20%綠豆粉,清熱不傷胃。
蘸料必放姜末醋,驅走冷飲積的寒。有人問:伏天吃羊肉不燥?徐州“伏羊節”傳千年。
“伏天一碗羊湯,不勞醫生開方。”伏天陽氣外浮,體內反虛寒。選山羊肋排,焯水去膻。
加白芷甘蔗段,中和燥熱更清甜。配白蘿卜綠豆,解膩降火雙管齊下。
喝完出層薄汗,濕濁跟著排出去。杭州人“頭伏火腿二伏雞”。湖南人愛姜爆仔雞。
仔雞配仔姜,溫中效果翻一倍。選半斤童子雞,肉質嫩不滋膩。
仔姜切片用鹽腌,辣味柔和更適口。出鍋淋半勺米酒,酒香引藥性入經絡。
虛汗多、沒力氣的人最該吃。民國《金陵歲時記》有記載。
初伏日煨冬瓜薏米湯,能驅三季濕。
冬瓜連皮帶籽燉,利水成分全保留。薏米干鍋炒黃,減寒性增焦香。
加干貝提鮮,放芡實固脾。暑濕天喝一碗,小腹不再沉甸甸。這四樣菜成本不過百。
是老祖宗用千年總結的“伏天指南”。有人嫌麻煩不愿做?可福氣不會自己來,得用碗筷迎進門。
有人問:伏天吃這些真管用?鄰居張嬸去年試了,說今夏沒犯老寒腿。
李叔喝了冬瓜湯,說肚子沒再脹得慌。
但體質不同效果有差異。脾胃虛寒的,羊肉湯別喝太頻。
濕熱重的,姜爆雞得少放姜。老傳統要學,也得看自個情況。伏天高溫高濕,飲食最關鍵。
順應節氣吃對菜,比喝藥強三分。明早剁餃子餡,今晚燉冬瓜湯。給家人端上熱乎飯,比啥都實在。
你家頭伏準備做哪樣?評論區聊聊,說不定能學新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