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香中的法越百年情緣:一粒咖啡豆如何重塑一個國家
清晨的胡志明市街頭,三兩行人坐在塑料矮凳上,凝視著鋁制滴漏壺里深褐色的咖啡一滴滴落入盛滿煉乳的杯中。滴完一杯咖啡需要五六分鐘,但沒人顯得急躁——這種源自法國的滴漏法沖泡儀式,已在越南街頭延續了百年。1857年,一位法國傳教士在河內教堂花園種下第一株咖啡樹時,無人料到它將在越南掀起一場飲食革命。
殖民地的咖啡種植試驗
1860年,法國后勤軍官正式將咖啡引入越南;1887年殖民政府啟動規?;N植。最初引入的阿拉比卡咖啡因水土不服飽受蟲害困擾,法國人被迫調整策略:
物種革命:1910年引進羅布斯塔(Robusta)品種,意外成就越南咖啡的獨特基因——這種耐濕熱、高咖啡因的豆種在當地茁壯成長;
種植園擴張:1888年北越建立首個專業咖啡農場,1920年代南越大規模種植園興起。到1975年越戰結束時,全國種植面積已達1.34萬公頃;
戰后騰飛:1977年越南與東德簽署咖啡協議,開啟產業爆發期。至2020年,咖啡種植面積激增45倍至60萬公頃,使越南躍居全球第二大咖啡生產國,產量占全球羅布斯塔豆的1/4,是羅布斯塔咖啡豆第一生產國。
圖源 越南廣寧報
法國人留下的不僅是咖啡樹,更是一套完整的生產體系。邦美蜀高原(今大叻?。┮蚍▏诉x育的羅布斯塔成為世界十大咖啡產地,瀑布邊的鄧布里種植園至今產出著帶有焦糖與可可風味的特色咖啡。
從原料出口到價值鏈攀登
2025年1-6月,越南咖啡出口額達54.5億美元,幾乎持平2024年全年總額。這一數字背后,是產業從“法國遺產”向“越南創造”的轉型:
價格飛躍:2025年前5個月咖啡均價飆升至5,709美元/噸,同比暴漲66%。德國市場進口額激增97%,墨西哥市場增長71.6倍,顯示全球對越南咖啡的認可;
品質升級:阿拉比卡豆與深加工咖啡出口顯著增長。企業投資清潔技術、獲取可持續認證,以突破歐盟《零毀林法案》(EUDR)等貿易壁壘;中原咖啡、高原咖啡早已走出了國界,打開了數十個國門;
價值鏈攀登:原料出口占比仍高,但速溶咖啡、特色咖啡等深加工產品正成為新增長點。越南駐歐盟商務參贊陳玉軍指出:“差異化產品才是打開高端市場的鑰匙”。
煉乳與滴漏壺:咖啡重塑越南生活
法國人教會越南人種咖啡,越南人則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咖啡美學。滴漏壺(phin)——這個被法國游客稱為“祖母級古董”的工具,在越南街頭煥發新生:
飲品創新:因戰時牛奶短缺,河內廚師用蛋黃+煉乳打出奶泡替代,誕生了雞蛋咖啡(Cà phê tr?ng);炎熱氣候催生冰奶咖啡(Cà phê s?a ?á)——甜煉乳與深焙咖啡在冰塊中交融,成為國民飲品;椰肉與咖啡的融合,成就了椰子咖啡(Cà phê d?a);新鮮水果、煉乳、冰塊攪拌成越式果汁,再加咖啡,就是味道鮮美獨特的奶昔咖啡;將乳酪覆在越南咖啡上頭,再配上一些佐料,如新鮮芒果、發酵過的米飯、甚至再淋上一層咖啡,即為乳酪咖啡,就成了難忘的乳酪咖啡(cà ph? s?a chua).
空間革命:從法式歌劇院旁的豪華咖啡館(如河內大劇院),到樹蔭下的塑料凳攤點,咖啡空間打破階級隔閡。手推車小販一杯2元人民幣的咖啡,風味不輸國際品牌;
生活節拍:“五分鐘滴漏,三小時品嘗”的慢飲哲學,讓胡志明市街頭常年彌漫咖啡香。農業與環境部統計顯示,全國56萬農戶從事咖啡種植,產業融入社會肌理。
2025年,當越南咖啡產業向70億美元出口目標沖刺時,邦美蜀高原的咖啡農依然使用著法國人留下的修剪技術,而西貢郵局旁咖啡館里的青年,正將椰奶冰沙注入滴漏咖啡——這款新潮的椰奶咖啡(cà phê c?t d?a) 象征著一個事實:法殖遺產已被越南人轉化為獨特的生活藝術。
咖啡在越南早已超越經濟作物范疇,它是街角的煙火氣,是殖民傷痕上開出的花,更是法越文化百年對話的琥珀,封存著歷史,又隨時代流動不息。
注:圖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