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糖李后天將在貴州安順正式開摘。這枚被譽為"樹上蜂蜜"的果子甜度直沖22度,比西瓜還甜三成。果農老張凌晨四點就上山了。
他家30年樹齡的老李樹今年掛了2000多個果,個個底部鼓著標志性的"蜜包"。這哪是普通李子,分明是掛著露珠的黃金。
甜得不像話的果子背后藏著殘酷現實。
六馬鎮核心產區今年減產四成,批發價直接飆到35元/斤。北京某超市已經標出98元/斤的預售價,比去年貴了輛自行車錢。
為啥這么金貴?海拔1200米的陡坡種植,每棵樹只留80個果。老果農們至今用布依族山歌計算疏果間距:"一臂三果留中間,兩拳距離保香甜"。
冷鏈車直接開進村頭搶貨的場景年年上演。去年最夸張時,深圳客商拿著現金坐等摘果,剛離樹的果子轉眼就飛往北上廣。
這陣仗,整得跟翡翠原石拍賣似的。
爭議聲從來沒停過。
有消費者抱怨"吃不起",專家卻指出:全鎮年產量不到800噸,不及沙糖桔萬分之一的產量。物以稀為貴,這理兒到哪都說得通。
更扎心的是品質波動。非核心區的果子甜度可能驟降到13度,價格卻照樣往30元竄。消費者協會去年接到27起投訴,都是買到了"假蜂糖"。
種植戶也憋屈。王大姐家5畝李樹,光人工疏果就花了2萬工錢。"你們嫌貴?
我們摘果要綁安全繩,陡坡上摔死過人的!"她抹著眼淚說。
深扒產業鏈才發現暴利環節。從產地到一線城市,中間商加價幅度高達300%。
有經銷商坦言:"我們賺的比果農多三倍,但冷鏈損耗誰敢保證?"農科院最新檢測報告讓人意外。蜂糖李的絲氨酸含量是普通李子6倍,對消化不良確實有效。
難怪廣東茶樓敢賣188元/碟,配著陳年普洱當藥膳吃。未來三天貴州持續晴熱,正是糖分積累關鍵期。
但果農們又喜又憂——再不下雨,部分果子可能要提前采摘。甜度不夠20度的,只能當次果處理。
吃貨們已經摩拳擦掌。上海某生鮮平臺開放預購兩小時,300箱蜂糖李秒光。
負責人苦笑:"比搶茅臺還難,服務器都崩了。"到底值不值這個價?
嘗過的人說"一口難忘",沒吃過的覺得"智商稅"。
您要是后天搶到貨,別忘了比較下是不是真比蜂蜜還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