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入伏了,今年三伏有點“不按常理出牌”。
老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可今年伏天少了十天。
往年四十天的三伏,今年只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就收尾。少挨十天酷暑,莊稼漢們聽了直拍腿。
但別忙著高興,壞消息更讓人揪心得慌。副熱帶高壓比往年兇,長江中下游要“燒”起來了。局部氣溫可能沖過40℃,比去年同期高2-3℃。
城里“熱島效應”疊加,水泥地能燙熟雞蛋。南邊暴雨成災,北邊卻可能“喊渴”。農諺說“伏里雨多,田里無禾”,澇了莊稼要爛根。
北邊正趕上玉米灌漿,“伏里無雨,谷里無米”可咋辦?
去年伏旱時,河北有50萬畝玉米減產兩成。
熱歸熱,莊稼可等不起,人更得防著“外熱內寒”。頭伏餃子二伏面,老傳統不是瞎講究。
伏天脾胃弱,大魚大肉吃了反堵得慌。綠豆湯、冬瓜湯能解暑,冰鎮的可別灌太多。
上周村頭王嬸貪涼喝冰啤,夜里直打冷顫。中午11點到3點,日頭毒得能曬脫皮。出門戴草帽、帶涼茶,別等渴了才找水喝。
去年張叔下地沒帶水,差點中暑送了醫院。“心靜自然涼”不是虛話,越煩躁越覺得熱。李大爺在樹蔭下聽戲,說比吹空調還舒坦。
伏天短是好事,可熱得猛、雨亂下更得小心。
具體雨水咋分布,還得看接下來的天氣調整。您老家入伏有啥講究?
防暑有啥妙招?
評論區聊聊,幫更多人順順當當過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