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要入伏了!2025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這可是近十年來最短的三伏天。
今年入伏時間比往年晚了整整9天。夏至后29天才入伏,創下近十年最晚記錄。為啥今年三伏這么短?
老祖宗的干支紀日法說了算。夏至后第三個庚日是7月20日,立秋后第一個庚日是8月9日。
中伏只有10天,不像往年有20天。末伏完全在立秋之后,形成"秋包伏"格局。
別看時間短,熱力值可一點不打折!氣象部門預測,長江流域將出現持續20天35℃以上高溫。北方地區也不輕松。
華北平原高溫日數將比常年多5-7天,局部可達40℃。地里干活的老鄉們要注意了!這時候最怕中暑。
建議避開正午時分下地。頭伏蘿卜二伏菜,這可是老輩人傳下來的經驗。
現在種蘿卜正當時。
今年還有個特殊現象叫"母伏"。入伏當天農歷是雙數,民間認為濕熱更重。
三伏天最忌諱啥?冷水澡排第一!
毛孔張開時沖涼,寒氣容易入侵。曬伏是個好習慣。
把棉被衣物拿出來曬曬,能殺菌除潮。
晨練要選對時間。太陽沒出來前濕氣重,對關節不好。
頭伏餃子二伏面,這是老祖宗的智慧。
餃子營養均衡,適合沒胃口的時候吃。今年三伏雖短,但"秋包伏"會讓炎熱持續更久。
出伏后可能還有"秋老虎"等著。
農民朋友要特別注意田間管理。高溫高濕容易引發病蟲害。澆水要選早晚時段。
正午澆水會燙傷作物根系。適當遮陰很關鍵。
給蔬菜搭個遮陽網,能減少日灼傷害。老話說"夏練三伏",但也要量力而行。
過度出汗反而傷身。三伏天最該防的不是暑而是寒!空調溫度別調太低,26℃最合適。
冷飲要少吃。
冰涼食物會刺激腸胃,影響消化功能。今年三伏雖短,但防暑降溫不能馬虎。
準備好綠豆湯、西瓜等消暑食品。末伏在立秋后,要提防"秋后算賬"。
這時候感冒最難好。
三伏天養生重在"養陽"。適當出汗排毒,但要及時補充水分。地里的莊稼也要防暑。
玉米可以噴施磷酸二氫鉀增強抗逆性。水稻田要保持3-5厘米水層。既能降溫,又能防止雜草瘋長。
今年三伏雖然只有30天,但高溫強度可能更大。大家要做好持久戰準備。
記住這些禁忌,平安度過三伏天。
轉發給更多人知道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