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開始,2025年三伏天正式“上爐”。初伏到末伏,整整30天“烤驗”排好隊。初伏7月20日至29日,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8月9日至18日。
莊稼人都知道,伏天里日頭毒,汗水掉地能砸出煙。村頭老楊樹下,張大爺翻著日歷直咂嘴:“今年伏天早,玉米抽穗怕曬蔫。”氣象站說,伏天里多地最高溫超35℃,部分地區或沖40℃。
熱歸熱,莊稼可等不得——花生要松土,棉花得打杈,晚稻該插秧。前年老李頭貪涼,大中午蹲草垛歇著,結果熱得直迷糊。“夏不坐木”老理兒,現在看還是有道理。
伏天出汗多,農忙時帶壺淡鹽水,比涼白開管用。隔壁王嬸家去年伏天種了片冬瓜,藤子爬滿架,全家沒斷過湯喝。有人愁熱,有人樂——伏天光照足,西瓜甜得快,大棚里的西紅柿紅得早。
但連續高溫也怕“旱情跟腳”,去年伏天少雨,村東頭的紅薯地干得裂了縫。
今年伏天雨水多不多?
還得看后續預報。
莊稼把式們早備著招:機井清了淤,水管鋪到地頭,就等“應急”。
“頭伏餃子二伏面”,老輩傳的食俗,現在圖個心里踏實。但農忙時哪顧得上講究?煮鍋綠豆粥,就著咸菜啃倆饃,一樣頂事兒。
伏天雖熱,也是莊稼“猛長”的時候——玉米一天能躥半寸高,這是“熱得值”。可就怕“悶熱+雷陣雨”,濕度大了,稻瘟病、蚜蟲容易鬧。
村農技員天天在群里發提醒:“打藥選早晚,別跟日頭硬碰硬。
”有人說伏天要“歇伏”,可莊稼不等人,該干的活還得干。
去年伏天,二柱家搶收小麥,中午多干倆小時,結果曬脫了水。“防暑不是偷懶,是為了能干更久。”村醫老劉總這么念叨。
伏天里,田埂邊的老井最熱鬧,男男女女蹲那兒洗把臉,涼絲絲的勁兒能頂半小時。
但也得注意,生水喝多了鬧肚子,老劉的藥箱里,藿香正氣水總備著半箱。
伏天是苦日子,也是甜日子——等秋風吹起,地里的收成不會虧了下力的人。您家伏天有啥“土辦法”?
曬出來讓大伙兒學學。具體天氣以當地預報為準,農忙時多留意身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