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杭州老房子里,35歲的施幼珍盛了碗湯,推到8歲女兒宗馥莉跟前。
桌上一葷一素,左手邊擺著副沒動的碗筷,是給宗慶后留的。
8歲的莉莉扒著飯,記者問:“爸爸帶你來過動物園嗎?
”她搖頭:“他總說忙。”那時,這碗沒動的湯里,藏著比湯涼得更快的人心。
1979年經人介紹,宗慶后穿洗褪色的中山裝來見面,解放鞋后跟磨塌了。他塞給施幼珍個舊筆記本,她回贈塊繡鴛鴦的手帕,“人靠譜就行”。
半年后,兩人就著兩碟咸菜辦了婚事,婚房小得轉不開身,卻飄著飯菜香。1982年宗馥莉出生,宗慶后蹬三輪車賣冰棍,施幼珍把毛票撫平塞鐵盒:“給莉莉做花布衫。
”1987年宗慶后要辭職做營養液,全家罵他瘋,施幼珍悄悄當了陪嫁金鐲子,塞兩千塊:“虧了就回家。”那些年她白天幫人剖魚,晚上給宗慶后熨襯衫,女兒趴縫紉機寫作業,三個人影子擠成一團暖。
1990年娃哈哈產值破億,宗慶后拎兜蘋果回家:“以后不用苦了。”施幼珍把蘋果分給街坊,自己啃帶疤的。日子富了,家卻像被蛀空了。
宗慶后回家越來越少,桌上那副碗筷總沒人動。同一時候,22歲的杜建英陪在宗慶后身邊,甚至已給他生了兒子。施幼珍不是沒察覺,衣領上的香水味,深夜陽臺的電話,鄰居欲言又止的眼神,她都看在眼里。
街坊問她咋忍這么久,她低頭擇菜:“他是老大,爹媽不疼,從小受苦多。”家里爭執,只要想到他“不易的童年”,她就把話咽回去,這一咽就是幾十年。有次宗馥莉哭著回家:“同學說我爸不要我們了。
”施幼珍給她擦淚,夾塊肉:“你爸忙事業,為了家。”話音剛落,她自己眼圈先紅了。宗慶后72歲那年,外面的女人又給他生了兒子。
施幼珍在廚房燉排骨,直到糊味滿屋才回過神,蹲地上哭到嗓子啞。
這幾十年的日子,像鍋糊了的排骨,熬著熬著成了難咽的爛賬。宗慶后走時,施幼珍沒去葬禮。
有人說她心硬,可誰見過深夜她坐桌前,一遍遍加熱涼透的飯菜?
當年那塊繡鴛鴦的手帕,早被她壓在箱底,繡線褪了色,像極了她褪色的期待。她可以一次又一次原諒,卻沒法與原諒對方的自己和解。
婚姻里的妥協,到底是深情還是自我消耗?那些為家庭隱忍著的女人,何時能學會先心疼自己?
施幼珍的故事,藏著多少豪門里的普通女人,說不出口的委屈。
關注我,看更多被歲月藏起的女性故事。
注:文中細節基于公開資料整理,具體情節以當事人表述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