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才18歲就站上跳水世界之巔,可最近醫生的一紙診斷讓所有人揪心——髖部積液、腳踝韌帶撕裂、手腕軟骨磨損,這些傷病像定時炸彈一樣埋在她身體里。原本要參加的新加坡世錦賽去不成了,連招牌的"水花消失術"都使不出來,這朵跳水小花難道真要凋零?
東京奧運會那會兒,她像條小魚兒似的從十米臺翻騰入水,裁判全給滿分。可誰看得見小姑娘每天要跳上百次?膝蓋磕青了拿冰袋敷著繼續練,腳踝腫得像饅頭就纏繃帶硬撐。現在醫生扒開檢查單才發現,她肩膀脫臼過三次,腰肌勞損得像四十歲中年人。有網友還在那嚷嚷"胖了""不自律",他們知不知道運動員的骨頭都是拿命在磨?
其實郭晶晶當年也栽過跟頭。2005年世錦賽前她視網膜脫落,醫生警告再跳可能失明。可"跳水女皇"咬著牙比完賽才做手術,現在看東西都得湊很近。全紅嬋要是硬扛著參賽,說不定就是下一個郭晶晶。但時代不同了,現在醫療組直接亮紅燈:先養半年,比賽資格保留!
你看那些專業隊的訓練表就知道多嚇人。早上六點下水,晚上九點還在壓腳背,十幾歲的孩子關節磨損比老頭老太太還嚴重。有隊醫偷偷說,全紅嬋的腳踝X光片拍出來,軟骨薄得像張紙。就這樣還有人催她"趕緊恢復",這不是要人命嗎?
不過也有好消息。廣東隊給她配了康復專家,每天做理療時都盯著關節積液變化。最新檢查顯示,手腕的腫脹消了些,起碼能拿筷子了。但醫生反復強調:現在練技術等于毀身體,必須等骨骼發育穩定再說。
想想真諷刺啊!當初夸她"天才少女"的是這幫人,現在嫌她"狀態下滑"的也是這幫人。運動員又不是機器人,按個按鈕就能一直巔峰。你看乒乓球大滿貫丁寧,28歲就因為腰傷退役,她說"領獎臺背后全是止疼藥"。
現在最要緊的是把訓練科學化。像游泳隊用的那種肌肉狀態監測儀,跳水隊也該配上。還有營養師得盯著,青春期運動員餓得快,但亂吃又影響發育。全紅嬋這次受傷,隊里食堂是不是該背鍋?
專家們算過一筆賬:培養一個奧運冠軍要砸2000萬,可醫療投入還不到十分之一。要是早給全紅嬋做定期關節鏡檢查,說不定能避開這次重傷。你看美國體操隊,每個運動員都配運動醫學團隊,咱們是不是該學學?
當然也有暖心的事。全紅嬋老家湛江的鄉親們組團來看她,扛著自家種的荔枝和火龍果。她教練說孩子看見水果眼睛都亮了,這比什么藥都管用。養傷期間,隊里還安排她學文化課,以后就算不跳水也能考大學。
其實體育總局早該動手改規矩。青少年比賽是不是該限制動作難度?像全紅嬋練的207C(向后翻騰三周半抱膝),對腰椎沖擊相當于車禍?,F在日本隊已經禁止15歲以下選手練這個動作,我們還在等什么?
話說回來,全紅嬋自己倒挺樂觀。最近直播時她笑著說:"等我養好傷,水花消失術升級成2.0版給你們看?。⒌奂獾木W友發現,她拿手機時手腕還在抖。這樣的拼搏精神讓人心疼,可拿身體換金牌真的值嗎?
看看隔壁羽毛球隊的教訓。倫敦奧運冠軍趙蕓蕾28歲就退役,因為膝蓋軟骨磨沒了。她說最悔的不是沒拿更多冠軍,而是現在陪女兒玩都蹲不下來。全紅嬋才18歲,她的人生難道只有十米跳臺?
現在體育醫院最忙的就是運動損傷科。醫生吐槽說,來看病的運動員八成是勞損傷,而且越來越年輕化。有個14歲的體操苗子,腰椎間盤突出比出租車司機還嚴重。這樣的培養模式,是不是該踩剎車了?
全紅嬋的故事給所有人敲響警鐘。當我們為金牌歡呼時,有沒有想過孩子們付出的是什么?也許下次看到運動員退賽,不該罵他們"嬌氣",而該問問:我們的體育制度,到底把人當冠軍還是當工具?你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