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給我講了個真實故事。
他老家近郊的一個小鎮上,鄰居家養了一只貍花貓,已經跟著他們快四年。今年三月下旬,貓咪意外懷孕并順利生產,五只小貓一窩蜂地吸著奶,場面溫馨極了。可不到一周,小貓接連開始叫得凄慘,體重也沒怎么漲。鄰居以為是天氣忽冷忽熱,小貓受涼了,結果送去醫院一查,根本不是感冒,而是母貓奶量嚴重不足。
這個故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很多新手貓奴可能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貓生了小貓卻不知道該怎么給貓媽媽補奶,以為多吃點就行了,結果不僅奶水少,小貓營養也跟不上。
今年五一節假期剛過,我家貓也生了四只崽崽。趁著天氣回暖,我搬了張小桌子到陽臺,邊喝茶邊守著那窩“布丁團子”,也開始琢磨怎么安排貓媽媽的補奶方案,經驗分享如下:
不是吃得多就奶多,這個誤區很多人都踩了
貓媽媽產后很容易出現“吃得多但不吸收”的問題,尤其是急著回奶的階段,胃口雖大,但營養消化不完全,奶水反而上不來。
這個時候建議別急著一股腦喂大魚大肉,先讓貓媽媽吃些好消化、溫補型的主食罐或者主食凍干泡軟了喂,既能刺激食欲,又能逐漸恢復腸胃功能。
我家的貓剛生完前3天,我主要給她喂:
低脂高蛋白的主食湯罐
一點點魚肉末(蒸熟撕碎)
幾顆泡軟的主食凍干,混合雞湯拌進罐頭里
一定記住:生完小貓的前3天,飲食要清淡溫和,別亂進補。
真正到了“回奶”階段,才是補奶的主戰場
大概產后第4~5天開始,貓媽媽的胃口才會真正恢復,這個時候就可以逐步加一些補奶的食材。
我這里用得最多的,是雞胸肉泥拌蛋黃(蛋一定煮熟!),或者用專門的寵物營養粉調成糊糊,加在罐頭或者湯里。貓咪吃得比平時慢點,但你能看到奶量明顯變多,小貓也不會再不停叫喚。
還有一點特別重要:補奶=營養+水分的平衡。如果只是干巴巴吃肉、不喝水,貓媽媽奶一樣上不來。
建議搭配使用以下工具:
一個帶刻度的保溫型喂水碗,方便記錄水量
自動加熱貓湯碗(低溫加熱款),尤其春夏交界夜里還是會冷,有助于湯水入口更順
食補之外,還有一些日常小細節也很關鍵
這個季節貓咪產后很容易應激,我家陽臺上早晚溫差大,風又急,貓媽媽一度不太愿意哺乳。后來我干脆用圍擋布把陽臺一角圍起來,外加一個柔軟封閉式貓窩,營造出一個“安靜育嬰區”。
如果你家貓媽也奶不夠,別忽視這些非飲食因素:
室溫穩定、通風好,但不能有風直吹
選一個封閉式貓窩(不是高腳窩!),保溫好、遮光
盡量減少外人打擾(尤其是小孩圍觀),貓媽情緒影響奶量是真的!
不建議亂喂“人用補品”或者擅自用牛奶替代
曾經有人在我評論區問:貓媽奶少,能不能喂嬰兒奶粉或者豆漿?答案是:堅決不行。
貓的腸胃構造不同于人類,尤其是哺乳期母貓,稍有不適可能直接拉肚子,影響整窩貓寶寶。千萬別“亂補”。
真正需要補充的時候,可以選擇:
貓用羊奶粉(選專門做成母貓配方的)
含牛磺酸、卵磷脂、維E的營養膏類產品
用補液針管少量灌喂(如果貓食欲差)
有時候,小貓也能“幫貓媽媽補奶”
你沒看錯——貓寶寶吃得勤,也能促進貓媽媽分泌更多奶水。注意觀察小貓有沒有出現“爭奶”行為,如果有,就說明奶水不足。可以試著進行“小貓錯峰吸奶”,人為分批讓它們吃奶。
另外,輕柔地給貓媽媽做腹部按摩,尤其在喂食后,有助于疏通乳腺,預防結塊和脹奶。這個動作剛開始貓咪會掙扎,慢慢適應后你會發現效果明顯。
坐月子的貓,也需要人懂得照顧
春夏交替,萬物復蘇的時節,貓媽媽也迎來了新生命。她不像人類能說出疼痛或需求,一切都藏在那雙略顯疲憊的眼睛里。
補奶不是一件“喂點好吃的”就完事的小事,而是一場貓媽與時間的較量、人類細心與耐心的展現。
如果你也剛好是那個守著貓媽的人,希望你能照顧好她,就像她正努力守護那幾只小貓一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