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龍巖地區漳平市靈地鄉易坪村“游儺獅”
五年前,游祖地先生向我提供了一批關于龍巖漳平靈地鄉易坪村的鄉土影像資料,內容主要聚焦于當地獨特的“游儺獅”民俗。
這次分享引起了我的特別關注,因為此前我去漳平采風時,也曾探訪過易坪村。記得抵達易坪已是黃昏時分,當時的主要目的是探訪具有環戴云山民居風格的泰安堡。一路所見,漳平的傳統民居大多可歸入“環戴云山文化圈”的范疇,其木厝、土堡等形式與鄰近的德化等地頗為相似。雖然部分區域受博平嶺民居影響,出現了外墻由木構改為夯土墻的變化,但整體風貌仍屬于環戴云山民居體系。
據游先生介紹,易坪村自古便傳承著“游儺獅”這一古老民俗。它不同于常見的舞獅形式,風格更為簡樸古拙——其獅面形制宛如一個大型化的儺面具。此民俗具有驅邪納祥的寓意,在漳平北部山地頗為流行。值得注意的是,“游儺獅”的分布范圍,不僅限于漳平,還廣泛見于德化、永春、大田、永安、尤溪、安溪等環戴云山地區,其覆蓋區域恰與我之前提出的“環戴云山文化圈”——高度重合。
這無疑是從民俗活動的角度,再次印證了“環戴云山文化圈”的客觀存在。這類儺獅文化究竟是環戴云山地區所獨有,抑或遍布福建全省?其實際分布范圍究竟如何?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探究。雖然類似的儺舞傳統在中國西南也有流傳,但就福建境內而言,目前發現的主要集中在這一環戴云山區域。因此,我們可暫將此類民俗稱為“環戴云山儺獅”(也可稱為“福建儺獅”),它無疑是福建儺文化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游儺獅”的存在,也讓我聯想到漳州浦南的古儺戲。這進一步表明,福建的儺文化遺存遠比我們通常了解的更為豐富多元。在2023年的“環戴云山木厝之旅”中,我于德化、永安兩地便曾親眼目睹儺獅文化的遺存,其造型風格與漳平的儺獅極為相似。近日,貓叔也向我補充了他所了解的德化、永春等地儺獅的相關情況。
讀者們如果有相關的線索,可留言!
初稿寫于2023年10月
龍巖地區漳平市靈地鄉易坪村泰安堡(拍攝者:林鴻東)
龍巖 地 區漳平市靈地鄉易坪村儺獅(拍攝者:游祖地)
泉州德化美湖鄉儺獅(拍攝者:林鴻東)
三明永安青水畬鄉 儺獅(拍攝者:林鴻東)
泉州德化九仙山下的儺獅(拍攝者:貓叔)
泉州永春儺獅(拍攝者:貓叔)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撰寫論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