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點|人物訪談|文學領地|原創殿堂
literatureSunday
2025年 第 29 期
《濟寧看點?星期天》
新銳.經典.卓越
分享原創作品 品味文學人生
梁曉聲 圖源:網絡
梁曉聲,原名梁紹生,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畢業于復旦大學。他是中國內地著名作家,現任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并且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梁曉聲的作品深受讀者喜愛,尤其是他的小說《人世間》,該作品在2022年被改編為電視劇并獲得了廣泛關注和好評。他的文學創作不僅反映了社會現實,還傳達了對人性的思考和對歷史的認知。
關于觀察力、分析力和感受力
經常有很多中學生的家長,還有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的家長——有的是我的朋友——給我打電話,給我寫信,甚至專門到單位找我,苦惱于孩子的作文成績。他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想法是特別單純的,也是特別功利的,希望有一種快速的方法讓孩子的作文成績提高一些,因為如果不提高的話,就影響語文成績,語文成績不好,就影響成績總分。這樣就促使我想到了一些關于小學四五年級以及初中、高中包括大學同學寫作文的問題。
觀察、分析和感受是寫作的前提
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是不必寫作文的,他們主要是積累字詞、訓練造句,到四年級以上才開始接觸作文,那都是一些短小的作文。但是到了中學,作文開始成為語文課中比較主要的一個方面了。一般中學和大學的作文還是不同的,但是也有共性的東西,就是無論是作家寫好一篇散文或者寫好一篇小說,還是中學生寫好一篇作文,恐怕有一些前提:第一就是觀察的能力,第二就是對于人情事理的一種分析能力,第三就是他的情懷感受。這三方面我個人認為無論是對文學寫作還是對于學生寫作文,都是最主要的元素。在這個前提之下,才是操作漢語言,把這三方面中的某一種表達出來的能力。
但是我們的思維上常常有一種本末倒置,認為作文寫得好或者不好,純粹是語言的事情。事實上,比起初中生也罷,高中生也罷,尤其是女生,大家在語言能力方面基本上都是相差無幾的,如果我們發現自己不如一名同學作文寫得好,差就差在我剛才說的那前三方面。
觀察是寫作者的本能
在這里可以舉一個例子,我還在北京電影制片廠的時候,我的一個朋友把他馬上就要參加高考的兒子帶到我家里來。我這個朋友非常犯愁,說他兒子的作文到現在還寫不好,高考的時候不知怎么辦,讓梁叔叔臨陣磨槍吧,總會有所提高。
但是我也沒有其他的辦法。有一天,我就帶他到電影廠對面的北太平莊商場,我說,你陪我到商場去買東西吧。轉了一圈大約半個小時,回到我家里的時候,我問他:剛才在商場里,有什么樣的事情或者什么樣的人使你留意過?這個孩子什么都說不出來。我說,你仔細想一下。他想了半天也說不出來。
我說,第一,至少你會看到在進入商場門口的時候有人在用機器算命,這在當時至少是能引起我們視覺興趣的一點。
第二,你還會看到有一位老同志,老知識分子——事實上我認識,那是我們電影廠的一位老導演——在那里買蒜,非常認真地比較兩瓣蒜,比哪瓣蒜頭數多一些,然后砍價半天,賣蒜的小伙子也認識他,就說這么大的導演也跟我們計較這么一瓣蒜?我說,這也是觀察。
第三,就是當時柜臺里面還賣鴿子,是幼鴿,幼鴿要宰殺,看到鴿子在商場里被宰殺的情形是令人心里非常難過的。第四,也是最主要的一點,那天我替別人捎什么魚呢?捎黃鱔。我那時候住筒子樓,人家說,你給我捎一斤黃鱔。買黃鱔人家也給你殺好,那天估計主人不在那兒,是一個女孩兒看攤,女孩兒可能也逢高考了,默默地接好錢,殺黃鱔。殺黃鱔的案板上有一個豎的釘尖。女孩兒做這些事的時候,就像做她的工作一樣仔細,關鍵是她做完這些事之后,馬上洗干凈手,坐回自己的板凳上,拿出一本英語書在背。
我說,她跟你一樣也是一個考生,你有條件,你的爸爸媽媽把你帶到我家里來,讓我給你指導作文,女孩兒卻還需要邊干活邊準備。女孩兒背英語和她殺黃鱔這兩件事情,轉換就好像電視換了一個頻道一樣快,不仔細觀察,根本不會記住。我說,這都在我們的觀察之中。
一個平時沒有觀察訓練的學生,面對許多作文題,他可能都會覺得茫然。是不是由于我要給他講作文了,所以進入商場,我刻意地去觀察?不是,觀察已經成為寫作者的一個本能習慣。寫好一篇作文,需要有這樣的能力。
問題在于,誰想過我們的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寫好一篇作文的前提是應該培養起他們的觀察能力呢?
家長想好這點了嗎?我想,大多數家長沒有。大多數家長基本上是到書店,到文具店,把孩子需要的考作文的輔導材料、書籍,一股腦兒買齊。一般家長都有這種心理,別的孩子學習上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但買完后,就堆在孩子那里,自己可能回身就打麻將去了,看電視去了,或者遛彎兒去了,甚至自己上網聊天去了。這時候,孩子是孤獨的,尤其是獨生子女,上無哥哥姐姐,下無弟弟妹妹,他沒有訴說的對象,孩子的情感體驗、認識事理的能力,都需要在成長過程中有人不斷地跟他交流。我個人覺得,在許多家庭里,孩子可能內心里是孤獨的,家長忽略了和他們交流。
在學校里,是不是老師就和他們交流呢?我覺得也未必。我覺得可能有很多老師認為語文課就是字詞句的辨識、主謂賓的辨識。老師可能講一篇好作文的時候,也主要是在字詞句方面,或者在提升主題方面。老師恐怕也不提醒孩子們,說要寫好一篇作文,平時要訓練自己的觀察力。這是我們的薄弱之處。
把觀察這種享受還給孩子
觀察力的缺失使我對我們的孩子心生出一種憐憫,因為我想,大多數成年人其實已經喪失了觀察的心思,我們工作、生活的壓力很大。有一天,我跟朋友訴苦,說我家窗對面就是元大都土城墻,春天又來了,這么多年,我面對著那棵大樹,沒有看到它的葉子在春天是怎么樣逐漸變綠的,秋天是怎么樣開始紛落的。然后我的朋友注視我半天,說:你太矯情了吧?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心思看到這一點,沒有看到花是怎樣開的,甚至家里養的花也沒有精力去觀察是什么時候開的,恐怕只有養花的老人才注意到這點。我們也沒有看到春季小草發芽究竟是鵝黃色的還是嫩綠色的,大多數人全都喪失了這種細細地體驗觀察生活的心思和情緒。
但從唐詩宋詞中,我們會看到,那些美好的關于季節的詩詞都是觀察的結果。比如說“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還有“野渡花爭發,春塘水亂流”,等等。我們今天的生活形態比之于古人,在從容性方面要喪失了很多很多,可能只有老人才相對從容一些,這時他們開始撿拾觀察生活的習慣。但是,我們的孩子應該享受到這一點。能夠細細地觀察生活,這實在是人生中的一種享受,而不要刻意把它變成為了寫作文我才這樣,不寫作文能觀察也是很美好的事情,我們要把這點享受還給孩子。
【星期天訪談】周大新:沒有文學,我會活得更苦
---李木生
《濟寧看點》法律顧問:山東舜翔(濟寧)律師事務所
法律問題請撥:13371211587(杜飛律師)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發表內容、圖片、文字、字體等版權信息注明來源的,版權歸原出處所有,無法查證版權的或未注明出處的均來源于網絡搜集。如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其中的內容與圖文等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請在發現之日及時與本平臺(聯系方式QQ:1067959582)聯系,我們將在一時間刪除相關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