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閉戶人高臥,歸林鳥卻回。
——(唐)杜甫《苦熱》節選
陽光熱烈、暑氣蒸騰,
大地像蓋上了一層蒸籠布。
火熱的天氣里,
徐徐微風便是最好的禮物。
時光的腳步流轉不息,
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
又來到我們身邊。
今日入伏,
入伏,即入“三伏天”
標志著
真正暑天的開始,
一年中氣溫最高
且潮濕、悶熱的日子來臨了。
快來看看今年的三伏時間表吧!
“初伏”10天: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10天:7月30日——8月8日
“末伏”10天:8月9日——8月18日
三伏起源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
唐人張守節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
在這盛夏時光,最愜意的莫過于幽居在清涼的室內,吹著涼風,聽一曲裊裊之音,賞一窗美景,持一本書卷,安閑的度過屬于自己的美好時光。
三伏注意事項
入伏之后,天氣炎熱
專家提醒
除要注意防暑降溫外
還應避免熬夜,規律飲食
多開窗透氣
安心靜養,避免情緒失常
夏季暑濕,適宜清補
三伏飲食應多“開胃”
食材多樣適當偏“苦”
多吃水果和蔬菜
食物補水更有效
預防中暑,飲茶有益
金銀花清熱解毒
菊花散風消炎
百合花潤肺安神
適合沖泡成茶
三伏吃三瓜
苦瓜祛痱子
絲瓜平痰喘
冬瓜多吃增食欲
頭伏餃子二伏面
三伏烙餅卷雞蛋
這些食物
恢復補營養
驅病敗心火
三伏天還是易生疾病的時期
空調適度吹
冷風不可吹頸椎
冷飲不宜貪多
入伏小常識
今年的三伏天被稱為“母伏”。
我們老祖宗的三伏天分為“公伏”和“母伏”。
在我國傳統《陰陽學》中,把數字分為陰和陽,其中單數為“陽”,雙數為“陰”,而陽對應公,陰對應母。
因此,如果入伏的農歷日期是單數,那么就是“公伏”;如果入伏的農歷日期是“雙數”,那么就是“母伏”。
今年7月20日入伏,入伏當天是農歷六月二十六。
老人都說“公伏熱,母伏悶”。
也就是說公伏的話那么天氣會特別的炎熱,母伏的話天氣會特別的悶熱。
悶熱所說的就是氣溫比較高,與此同時空氣當中的水分也會比較多,并不是干熱,而是一種濕熱,所以,今年三伏天降雨會比較多。
俗話說“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
三伏天,農作物生長速度快,對水分的需求量大,因此這個時候多下雨是好事。
三伏送“三福”
越過夏至的塄坎,頭戴一頂色彩斑斕的小涼帽,從小暑節氣一路汗流浹背地走來。
三伏至,也象征著盛夏時節愈發蓬勃,張揚。
走進三伏是一種熱情,也是一種對美好未來的翹首期待;
走進三伏是一種潛伏,也是一種在喧囂鬧市中品味清歡的樂趣;
走進三伏是一種修心,也是于盛夏中回歸自然,回歸簡靜,回歸內心。
晚風初定,蓮花幽香,自在快活。
這個三伏,入“伏”,亦是入“福”,三伏炎夏,送君“三福”,祝君夏日安好!
第一福
憶童年時光
馮驥才說:
在快樂的童年里,
根本不會感到
蒸籠般夏天的難耐與難熬,
唯有在此后艱難的人生里,
才體會到了苦夏的滋味。
祝愿你,
出走半生,
歸來依舊是少年。
第二福
習習涼風入夏來
三伏天氣,炎熱無比;
坐一搖椅,持一蒲扇;
食一瓜果,賞一美景。
喝一碗清暑綠豆粥,
聽一曲夏日養生歌,
世間美妙不過如此。
祝愿你,
縱使夏日漫長,
心中仍有涼意。
第三福
靜心愜意享清涼
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
下咽頓消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
在這盛夏,抱個西瓜,
坐于午后,盡享時光。
周圍的空氣仿佛無比清爽,
一顆心也沉浸在冰冰涼涼里。
“避暑”要先“養心”,
心胸寬廣,能容萬物。
“避暑”要先“修心”
一半煙火謀生,一半詩意謀愛。
不歷塵埃三伏熱,
孰知風露九秋涼。
等到
流火退去,秋高氣爽,
你會發現,
苦熱
練就了你的成長。
祝愿你,
在這個夏天,
心態平和,詩心不改,
靜心享清涼!
愿三伏幸“伏”滿滿,半枕清夢,聞十里荷香。
愿淺握清風,盛夏長安。
愿你舒坦過伏天,度一夏安寧與清歡。
點個【贊】和【分享】關注詩詞天地,以詩會友,詩意人生。
*文章素材來源于網絡綜合。編輯:霄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