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公眾號又改版了,沒有加“星標★”的訂閱號,收到的推送僅有標題和小圖或者十天半個月都無法收到知青網的最新推送!!!
本文根據被采訪人的敘述整理而成,涉及隱私,當事人系化名,僅代表被采訪人的個人觀點。
"我這輩子遭罪遭大了,說實在有苦難說有言難吐。"每當有人夸我有福氣時,我總是這樣回答。是啊,92歲的老母親還健在,每月有5000塊錢退休金,在旁人眼里或許算是安穩。可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們這批下鄉知青心里壓著多少說不出的苦。
01
我至今還記得1968年那個寒冷的冬天,我們這批北京知青背著簡單的行囊,滿懷熱血地踏上開往東北的列車。站臺上是父母含淚的送別,車廂里是此起彼伏的革命歌曲。那年我16歲,對即將到來的生活一無所知,只知道要響應黨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東北的生活遠比想象中艱苦。我們住的是土坯草房,用泥和草擰成的墻,冬天漏風夏天漏雨。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里,我們得凌晨四點就起床干活。記得第一次割大豆時,手上的血泡破了又起,最后結成了厚厚的老繭。最苦的不是身體的勞累,而是那種看不到頭的絕望。十年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歲月,就這樣留在了那片黑土地上。
1978年底,我終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北京。可回來才發現,城里早已沒有我的位置。沒有房子,沒有工作,連戶口都成了問題。最后只能在農場印刷廠找了個工作,一干就是一輩子。現在退休了,和老伴擠在母親的老房子里。兒子結婚需要房子,我們只能把自己住的讓出來,搬到母親這來住了。有時候半夜醒來,看著這狹小的空間,想起年輕時對未來的憧憬,眼淚只能往肚子里咽。
02
我們這批人在東北十年,什么苦沒吃過?冬天手腳凍得潰爛,夏天被蚊蟲叮咬得體無完膚,可我們從不叫苦。回來后發現同齡人早就有了工作、房子,而我們一無所有,白手起家。但就算這樣,我們也不抱怨。
現在老了,身體也垮了。各種毛病找上門來。有時候和老同學聚會,發現已經走了好幾個。大家喝著二鍋頭,說著說著就笑了:"咱們這歲數,都快奔火葬場了!"這話聽著難聽,可就是這么回事。我們這一代啊,學會了用笑聲化解苦難。那些說不出的苦,那些無處訴的委屈,最后都化成了一聲"哈哈哈"。
最讓我心痛的是,我們的付出似乎正在被遺忘。現在的年輕人過著我們當年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卻很少有人知道我們這代人的犧牲。我們不求什么回報,只希望歷史能記住,有這樣一批年輕人,把整個青春獻給了祖國的邊疆建設。
老伴常勸我想開點,說咱們好歹現在有退休金,有醫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也知道這個理,可有時候半夜醒來,想起這輩子的際遇,心里還是堵得慌。我們像是一群被時代浪潮沖散的沙子,隨波逐流,身不由己。
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剩下的日子過好。每月領了5000多的退休金,給老母親買點好吃的,和老伴去公園曬曬太陽。那些說不出的苦,就讓它隨風去吧。至少我們曾經年輕過,奮斗過,為這個國家付出過。雖然歷史可能不會記住我們每個人的名字,但我們確實存在過,努力過,這就夠了。
望著窗外北京的夜空,我常常想起東北的星星。那里的星星特別亮,特別多,像是撒在黑絨布上的鉆石。十年青春換來的,除了滿身傷病,就是這記憶中的星光了。這輩子有苦難說,有言難吐,但至少,我們還能笑對人生。這就夠了,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