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月份開始,熱浪蔓延全國。
與高溫有關的事件就層出不窮。
大連海事大學陷入了對國內學生和留學生的雙標質疑——留學生全天吹空調,國內生吹風扇還限時供電。
同時,多地多所學校的空調問題都浮現出來。
到了七月,高溫持續,比溫度還高的熱點事件更多。
相對于青島大學門衛大爺中暑身亡,煙臺某高校一夜之間多名學生中暑送醫急救等事件,悶熱的K373次列車車廂中有人勇敢地砸窗,這一行為更為引人注目,盡管這個事件很快就失去了熱點。
相對于這些事件,最令人揪心的還是天水的那233個孩子。
天水的重金屬污染由來已久,出現這種情況并非完全出人意料。
天水的這個事件,從7月1日曝光,到7月8日天水市一紙通報,事件熄火只有短短幾天時間,直到7月12日甘肅省宣布成立省級調查組,提級調查此案,國務院食安辦派工作組督辦。
這件事就此偃旗息鼓。
7月13日,各大媒體幾乎是集體出動,紛紛轉發大連工業大學一則開除一名女生的公告。這份公告最初于7月8日大連工業大學官網的通知公告欄目,與此有關的事件則發生于2024年12月。
令人匪夷所思的還是,幾乎全國各大媒體在轉發時同樣指名道姓,對涉事人員的隱私毫不在意。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4年6月在蘇州殺害胡友平女士的兇手,直到被執行死刑后,才根據日本媒體的報道,從判決書中得知他的姓名周家勝(音譯),此前這個人的名字一直都是隱私(秘密)。
幾乎是同一時間,曾經的中國首富宗某某家庭的狗血劇情同時上演。
包括某93歲演員入黨的事件,筆者只有一個評論,他們都是好演員。
下面說正事,關于杭州環保檢測的話題。
在這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幾乎是全國政務服務標桿的浙江省,它的省會城市杭州市,連續出現兩起疑似與環境污染有關的公共健康事件。
2024年9月正式啟用的杭州市文海第二實驗學校,正式使用尚不足一年,就發生了多名學生流鼻血等身體異常癥狀,7月15日,杭州市發布官方通報,成立聯合工作組進行全面調查。
關于學生流鼻血的官方通報話音剛落,第二天(7月16日),神奇的事情又出現了。
7 月 16 日上午,杭州市余杭區仁和街道及良渚街道部分區域的居民,像往常一樣擰開水龍頭,準備開啟美好的一天,結果卻聞到了一股刺鼻的異味。 這股味道,有人說像下水道反上來的腐臭味,有人形容如同死老鼠的味道,還有人說感覺像塑料燃燒的味兒。
這次臭水事件的各種報道中,有一份水質檢測報告引起了筆者的興趣。
紅星新聞2025年7月18日發表了題為《杭州自來水發臭小區居民稱收到水質檢測報告:“臭和味”項目顯示為“符合”》。
文章中包含了這份檢測報告,出具檢測報告的單位為杭州嘉澍環境監測有限公司。
有趣的是,杭州嘉澍環境監測有限公司只有一個股東,就是杭州余杭水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令筆者不解的是,《GB5749—2022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生活飲用水水質常規指標及限值共39項,包括大腸桿菌、菌落總數等;生活飲用水消毒劑常規指標及要求4項,如臭氧、總氯等;生活飲用水水質擴展指標及限值54項,包括微生物、毒理指標等。
以上指標合計97個,其中生活飲用水消毒劑常規指標及要求的4項指標是對“出廠水和末梢水”的要求,其他93個指標是對生活飲用水的要求。
事情發生后,為了讓居民放心,水務公司讓自己下屬的監測公司上門檢測無可厚非,但是也不能在國家標準的93個指標中只檢測6個!
很遺憾,筆者在《GB 5749-2022.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未找到如何判斷異臭、異味的辦法,檢驗辦法參考《GB/T5750.1~GB/T5750.13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只看到這樣一句話:“當發生影響水質的突發公共事件時,經風險評估,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可暫時適當放寬。”
他們這是真的放寬了感官性狀的要求了嗎?
看到這兒,筆者不禁又想起了前幾天關于學生流鼻血的一篇文章《》。
文章后面提到了學校緊鄰的工廠所提交的一份環境影響報告中的一些信息。
該工廠從2000年之前就已經投產使用,到2015年基本上已經完成二期新建、擴建、新增等項目。杭州市環境中心站公布了2015年11月19日至11月25日對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監測的檢測數據。
令人驚奇的是,監測項目只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PM10,似乎沒有公司向大氣排放的污染物的數據。
在工廠自己提交的報告中,他們向大氣排放的污染物里并沒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PM10等。
我沒搞明白,工廠的污染排放項目你沒有檢測,這種檢測報告有什么意義嗎?
本次臭水事件中,杭州嘉澍環境監測有限公司在自來水水質的93個檢測項目中只檢測了6個項目,其中還是一個“臭和味”的主觀判斷項目。
還是要忍不住問:這種檢測報告有什么意義嗎?
最后,回到本文的標題。
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標桿,杭州市政府在面對這些負面事件的時候,是時候拿出勇氣,最起碼在各項環保數值的檢測方面,堅決不能拉胯!
筆者建議:聘用中立的第三方機構,認真檢測每一項指標,然后把所有真實的檢測數據公之于眾,這才是杭州政府真正的擔當!
大伙說,對嗎?
附7月19日最新消息:由國家、省級專家等組成的調查組, 已初步查明導致異味的為特定自然氣候條件下藻類厭氧降解產生的硫醚類物質,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溯源調查中,有關結果將及時公布。
網絡查詢了一下,藻類厭氧降解的機制如下:、
藻類在厭氧條件下的降解主要依賴于微生物的代謝活動。死亡的藻類細胞釋放出大量的胞內溶解性有機質(I-DOM),這些有機質為厭氧微生物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來源。微生物通過厭氧代謝將這些有機物質轉化為甲烷、二氧化碳等產物,同時也能去除水體中的氮、磷等污染物。
期待著一個真實的檢測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