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圖文激勵計劃#
每一個負面行為的背后,都有一個正面動機。
每一片烏云背后都發著金光。
抽煙,可以滿足我們放松、擁有個人空間的需求;熬夜,是我們在為自己創造寧靜、不被打擾的時刻;
焦慮,是提醒我們有些事情還沒有做好準備,要多做準備,面對未知;失眠,是內在有一個部分想要醒著,想要得到一些信息才可以安心、放心;等等
這些表面看起來負面的、有損我們身心健康的行為,背后都有一個正面動機,滿足著潛意識的需求。
但是,這些有著正面動機的負面行為模式,并沒有真正在意識的現實世界為我們帶來正向的好處。
吸煙可以帶來放松,卻危害我們的健康;熬夜能換來片刻的寧靜,卻讓我們積累更多的身心壓力;等
心理學家榮格說,潛意識總是試著找到平衡。
為了平衡我們充滿壓力的緊繃的狀態,讓我們可以放松下來,于是潛意識創造了一個吸煙上癮的負面模式。
但是,潛意識并不知道,在意識的現實世界里吸煙是危害健康的。
為了讓我們能夠轉化一個負面模式,比如戒煙,我們首先要去聆聽潛意識的需求,也許是放松,也許是更多地回歸到內在的空間,也許是和自己有更多的連接......
當我們真正理解了這些負面行為背后的正面動機,就能找到更健康的方式來滿足內心需求。
比如,當我們渴望放松時,可以嘗試深呼吸練習或正念冥想;當我們需要個人空間時,不妨安排一段獨處時光,或者走進大自然漫步。
這些替代方式不僅能滿足潛意識的需求,還能避免負面行為帶來的傷害。
關鍵在于建立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對話。
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覺察練習,比如寫日記或靜坐反思,去發現那些被掩藏的內心渴望。
當意識到"原來我熬夜是因為渴望掌控感"時,就能主動尋找其他獲得掌控感的方式,比如規劃第二天的日程。
這種轉化過程需要耐心和溫柔。
就像對待一個迷路的孩子,我們要先理解他為什么迷路,而不是一味責備。
當我們用同理心對待自己的每個行為,就能逐步用建設性的方式滿足需求。
比如,焦慮時可以做具體的準備計劃,失眠時可以嘗試寫"擔憂清單"把心事具象化。
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曾說:"當一個人被理解和接納時,他就能開始改變。"
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我們與自己的關系。
當我們真正看見那些負面行為背后的光明意圖,改變就會自然發生——不是通過對抗,而是通過理解和轉化。
每一次成功的轉變,都是意識與潛意識達成和解的時刻。
娟心理: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專欄有療愈創傷和人格成長的方法,如有需求,可作了解;若有情感心理困擾,請私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