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漢字,乍看上去,簡直完全一樣,仔細分辨,又有些許區別。比如“睢”與“雎”二字因形似常被混淆,實則二者內涵差異顯著。本文將從字形演變、本義探源、引申脈絡及實際用法四方面對比解析,揭開這對“雙胞胎”漢字的神秘面紗。
睢,讀作huī(讀音:灰)
《說文解字》曰“睢,仰目也。從目,隹聲”。意為:睢,指仰視的樣子。字形采用“目”作邊旁,采用“隹”作聲旁。
從漢字構造角度來看,“睢”是會意兼形聲字。從目,從隹(雀鳥),會雀鳥邊跳躍邊仰頭東張西望之意。隹(音追)也兼表聲。
《說文解字》
由其本義(鳥類)張目仰視的樣子引申為歡樂的樣子,如詞語揚袂睢舞。又由鳥類的動作引申出視線環顧、張皇不安的樣子;進而引申表示放縱暴戾、跋扈、兇暴的樣子,如詞語暴戾恣睢。需要注意的是在“恣睢”一詞中讀作suī(讀音:雖)。
另外“睢”在用作地名或姓氏時一般讀suī(音雖),如河南商丘睢縣,江蘇徐州睢寧縣、小睢河等。睢姓起源于東周戰國時期,趙國大夫因功受封于睢邑(今河南商丘睢縣),遂以封地名稱命姓。
雎,讀作jū(讀音:居)
《廣韻》曰“雎,雎鳩,鳥。” 即“雎”是一種水鳥,指雎鳩,也叫王雎,現代稱作魚鷹上體暗褐,下體白色。趾具銳爪,適于捕魚。常活動于江河海濱。求偶時發“咣咣”的鳴叫,《詩經》將其描述為“關關雎鳩”,“關關”擬“咣咣”的聲音。據說此鳥生有定偶,故《詩經·關雎篇》以喻君子的配偶。
雎鳩
“雎”也是河流名稱。在湖北省中部偏西部,屬淮河支流,洪澤湖水系,由于歷史上河道多有變遷,現代水文通常指1968年截流后的河道,也有稱“新濉河”。
新雎河
“雎”同樣也是姓氏。據《左傳》、《中國姓氏大辭典》所載:上古少昊時期以鳥名命名官職,后稱雎鳩氏,為司馬,主法治。后世以此為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