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患糖尿病已十余年。起初,他對凌晨規律性醒來并未在意。然而,伴隨醒來的心悸與盜汗日益頻繁,白天精神萎靡,他最終求醫。
檢查揭示,他存在明顯的自主神經病變和夜間無癥狀性低血糖。調整藥物如睡前適量加餐、換用更平穩的降糖藥并輔以改善神經的藥物后,他的夜間驚醒與不適才得以顯著緩解。
相信不少糖尿病患者也有這樣的情況,半夜兩三點就醒來,醒來后久久不能入睡這種在固定時間被“叫醒”的現象,往往被忽視為普通睡眠問題,但對于糖尿病人不可輕視,可能是并發癥到來的蹤跡,不要小瞧了。
當黑夜中頻繁醒來成為規律,背后常是糖尿病并發癥悄然現身,干擾著身體本應安寧的休整時刻。這幾種并發癥要高度引起警惕:
神經病變
長期高血糖如同暗中的侵蝕,能悄然損傷支配身體內部運轉的自主神經。
當影響調節汗腺、心率與消化系統的神經時,患者便可能遭遇異常出汗、心悸不適或消化紊亂,這些不適在寂靜的深夜尤為明顯,無情地將人從夢中喚醒。
隱匿的血糖波動
夜半時分,血糖水平若如過山車般失控下墜,身體自保機制啟動,釋放腎上腺素等升糖激素自救,然而伴隨而來的心慌、顫抖與盜汗癥狀,常成為睡眠的粗暴終結者。
而血糖若悄然攀升也被成為“黎明現象”,或為對抗低血糖而反彈過高也稱為“蘇木杰效應”,亦會帶來口渴、尿頻等不適,攪擾安眠。
呼吸相關疾病
糖尿病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常如影隨形。肥胖、神經調控異常等因素疊加,可能導致患者睡眠中呼吸反復暫停。
缺氧刺激下身體發出警報,使人從深度睡眠中強行掙脫,表現為夜間憋醒,白天則疲憊不堪。
泌尿感染的問題
高血糖環境是細菌滋生的溫床,易引發泌尿感染,導致尿頻、尿急,尤其在夜深人靜時。
男性患者若同時存在前列腺增生,這種“夜間召喚”更顯頻繁與急迫。
情緒失落等影響
糖尿病帶來的長期壓力、對并發癥的憂慮,以及血糖波動本身,都極易誘發或加重焦慮、抑郁狀態。
這些心理負擔常在夜深人靜時浮上心頭,化作難以擺脫的沉重思緒,成為入睡與維持睡眠的頑固敵人。
出現這種半夜兩三點就醒來的情況不要掉以輕心,要去積極找尋原因。
建議大家可以佩戴動態血糖儀踐行監測。連續血糖監測(CGM)是夜間血糖變化的“照妖鏡”。詳細記錄醒來的時間、伴隨癥狀例如心慌、出汗、口渴、起夜,能為醫生判斷原因提供關鍵線索。
如果長期有睡眠問題,建議積極改善,睡前放松身心例如溫水泡腳、輕柔音樂、冥想,營造黑暗、安靜、涼爽的臥室環境,避免睡前激烈運動、大量進食或攝入咖啡因酒精。
學習管理糖尿病相關壓力,通過正念冥想、瑜伽、深呼吸練習或與親友傾訴等途徑疏導情緒,減輕心理負擔對睡眠的干擾。
當凌晨兩三點的黑暗被意識突然點亮,這絕非簡單的睡眠中斷。對糖尿病人而言,這更像是一次次被忽視的身體警報,提醒著潛在并發癥的存在。
大家請務必重視這深夜的“呼喚”,及時探尋其根源,幫我們及時將并發癥及危險扼殺在搖籃中。
作者:龍溪
審核:三諾醫學科學事務部
配圖:三諾講糖自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