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給東北市民安裝空調。
哈爾濱市民添置空調。
工人在地鐵站內避暑。
一場范圍廣、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的高溫熱浪,正強勢籠罩我國多個省市。
據中國天氣網7月15日消息,當前國內20余省區市正遭受高溫“烤驗”,影響范圍約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一。東北一度因高溫天氣上了熱搜,沈陽時隔6年沖上35℃,而位于中國最北端的漠河,時隔55年連續兩天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有哈爾濱居民告訴南都、N視頻記者,“真的熱得受不了,有一天早上4點多給我熱醒了。”持續高溫引發了空調搶購熱潮,有東北市民表示,今年買空調排隊等上門安裝,基本要等一到兩個星期。
氣象專家分析指出,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常態化已經顯現,無論是高溫的熱度還是持續的時間,極端性都在增加。
相關疾病風險暴增
據中國氣象局消息,今年7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黑龍江、吉林、遼寧北部、山東大部、安徽大部、江蘇、河南大部、湖北大部、陜西南部、重慶大部、四川東部、甘肅西部、青海西北部、新疆、西藏北部等地偏高1-2℃。
隨著熱浪蔓延,高溫相關疾病風險急劇攀升。7月14日,南都記者從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民醫院獲悉,當天上午,醫院收治5例重癥熱射病患者,其中一例因搶救無效死亡。
7月9日,山東省淄博市醫療急救指揮中心數據顯示,市醫療急救指揮中心已接收自述中暑癥狀的呼救電話143例,較2024年同期的45例增長218%。其中,7月5日單日最高呼救量達34例。
南都此前報道,7月6日,“青島大學一宿管大爺中暑身亡”的消息迅速在網絡引起廣泛關注,牽動人心。
次日凌晨,青島大學通報稱,死者為學校浮山校區一物管工作人員,事發值班室,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而就在事發前一天,當地氣象部門曾發文介紹,青島高溫天氣進入鼎盛階段。
事發校區一名在校生告訴南都記者,作為青島本地人,其感受到“之前夏天確實沒有這么熱,不裝空調也沒什么,今年是最熱的一次”。7月8日,青島大學后勤管理處接線人員向南都記者表示,高溫天氣下,會關注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南都記者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悉,2025年截至5月31日,全國報告高溫中暑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別較2020-2024年同期平均水平增加15.8%和75.0%。其中,5月報告中暑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別較2020-2024年同期平均水平增加3.9%和75.0%。根據既往監測數據,每年高溫中暑自6月起報告數量增加較大,7-8月為中暑發生和死亡高峰。
東北地區市民直呼天氣“確實反常”
今年的極端高溫天氣,也讓東北地區市民直呼“確實反常”。
自6月下旬以來,東北地區遭遇持續高溫天氣,長春、哈爾濱等多座城市氣溫連日沖破30℃大關,部分地區甚至刷新歷史同期紀錄。多名吉林大學學生因宿舍沒有空調太熱,在校園內搭帳篷過夜,相關話題沖上熱搜。
據哈爾濱市氣象臺消息,2024年6月26日,哈爾濱市主城區11-14時氣溫為27℃-29℃。對比今年6月26日,哈爾濱市主城區11-14時氣溫為31℃-34℃。
住在哈爾濱市道里區的王先生告訴南都記者,“以往幾年,即便是在最熱的三伏天,室內沒空調大家忍個一兩周也就過去了。但感覺今年的高溫天氣比往年來得早、持續時間也更長。”
而持續高溫也引發了東北地區的空調搶購潮。王先生表示,“往年夏天高峰期買空調都得排隊等上門安裝,今年更甚,基本上要等一到兩個星期。”
另一位居住在哈爾濱的劉女士也向南都記者分享了她購買空調的經歷。她表示,“真的熱得受不了,有一天早上4點多給我熱醒了。”由于空調都斷貨,劉女士在電商平臺下單的柜機空調配送一再延期,她決定轉到線下購買空調。即便如此,她仍要排隊兩天才等到貨,“我已經算快的了,身邊有人排到了8天。”
東北地區的空調購買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據黑龍江省商務廳公開數據,廣匯電器物流部單日出入庫量飆升至常規峰值的5倍以上;黑龍江蘇寧易購自6月23日以來空調銷量同比激增1100%;海爾空調的安裝量達到了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每日安裝需求近萬套。
小米集團副總裁王曉雁7月7日公開表示,自6月24日東北、內蒙古地區持續高溫以來,小米空調銷量最高達去年同期的20倍。
觀察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高輝:
40℃以上極端高溫范圍不斷擴大
今年的高溫天氣如何形成?極端天氣是否已呈現常態化趨勢?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高輝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十年來,我國高溫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和變化趨勢,在空間上表現出高溫范圍明顯擴大,尤其是40℃以上極端高溫的范圍在不斷擴大。
高輝指出,以北京為例,在2021年,北京的高溫日子就有常年夏季的一半左右。“因此我們可以說高溫會越來越常見,但具體到特定的時間和地點,需要開展具體的分析和研判。”
他表示,預計今年三伏天時段,我國極端天氣事件偏多,旱澇并重,東部降水呈現出南北多中間少的分布格局,區域性和階段性洪澇災害以及高溫熱浪都很明顯。
中國氣象局特聘專家朱定真:
“桑拿天”早晚和白天差不多熱
持續的極端高溫再次敲響氣候變化的警鐘。
南都記者注意到,《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4)》顯示,中國年暖晝日數平均每10年增加6.7天,增加了將近一周的時間——暖季不但提前開始,還結束得更晚,其成因就是全球變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區域的升溫速率高于全球同期水平。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特聘專家朱定真此前分析指出,全球變暖是大背景。事實上,極端天氣常態化已經顯現,無論是高溫的熱度還是其持續的時間,高溫的極端性在增加。
“北方地區的高溫,一是由大陸高壓導致的,二是在副熱帶高壓控制時形成。”朱定真表示,在6月份前后,北方地區的高溫通常是在大陸高壓控制下出現的。氣團是干熱的高壓空氣,因其本身是下沉氣流,沒有其他氣團與其交匯形成對流,就不容易有云雨,天氣就會相對晴好,在夏季就容易增溫。
朱定真解釋稱,而當氣團持續控制北方地區,該地區的溫度就會不斷攀升,高溫會達到37℃至38℃,體感上會覺得早晚涼白天熱。等到副熱帶高壓北抬,受其控制的地區往往呈現“桑拿天”,早晚和白天差不多熱。
數讀
老少健康更易受高溫影響
中國天氣網發布的信息顯示,根據最新的全球疾病負擔報告,2021年高溫導致全球44.2萬人死亡,其中兒童和老年人更易受到影響。
2010至2019年,全球高溫相關兒童青少年發病率和患病率平均每年上升1.46%和1.25%。2020年,全球高溫熱浪相關65歲以上老年人死亡負擔,較1986年至2005年平均水平上升85%。
采寫:南都記者 林詩妍
圖片:受訪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