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伏天了,今年三伏天30日,往年多是40日。
三伏天的推算,依據的是我國傳統的干支紀日法,以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作為初伏的開始,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起始。而初伏與末伏之間,便是中伏。由于庚日的循環周期為10天,這使得初伏和末伏的時長固定為10天,中伏則可能是10天或20天,從而導致三伏天的總時長在30~40天之間波動。今年初、中、末伏都是10天,共三十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濕度最大、氣壓最低、風速最小的悶熱時段。這段時間,濕熱很重。濕熱讓我們就像裹了厚厚的一層緊身衣一樣,非常難受。《金匱要略》言“濕熱痹阻中焦”,濕熱容易傷脾胃。在三伏天,容易在體內形成外熱內寒的格局。天氣越熱,陽氣越容易外浮,腠理越容易打開,內里反而越空虛。此時的寒氣很容易入侵,給身體埋下病根。同樣因為這樣的格局,也是排病的好時機。
身體有濕的表現,有齒痕,舌頭水滑睡不醒,困倦、拖延大便粘黏,拉不干凈,皮肉松軟。濕熱往往互結,在三焦各有表現。
1.上焦濕熱問題:皮膚油膩、痘痘高發、口干口苦、失眠多夢。
2.中焦濕熱問題:食欲不振、舌苔黃膩、腹脹腹痛、口腔潰瘍。
3.下焦濕熱問題:小便赤黃、大便黏膩、女性白帶偏多、男性陰囊潮濕。
4.全身濕熱問題:易發濕疹、倦怠乏力、手足多汗。
以上,是三伏天里我們常見的身體格局。
養生百寶箱
根據掌握自己情況,自由調用咯。
運動:太極拳、金剛功、八段錦、站樁、散步、跑步(清晨比較適合,六點到六點半)
茶飲:五豆飲(祛濕)、金銀花甘草茶(清熱)、蓮子心茶(清熱)、姜棗茶(去陳寒、里寒)
食療:黃芪茯苓粥、冬瓜黃芪粥、陳皮茶、西瓜翠衣綠豆湯
湯藥:四神湯(茯苓、芡實、蓮子、淮山藥,各30克)
修行:靜坐調心(每日15分鐘)
生活習慣:晚睡早起,十一點前要入睡。適當早起,如早上六點鐘。
廚房里的養生之物:
瓜類:冬瓜、黃瓜、苦瓜、絲瓜等富含水分,能清熱利尿。吃完西瓜后,西瓜皮可以留下來。
綠豆:綠豆湯是傳統的解暑飲品,可清熱解毒,但體質虛寒者不宜過量。
荷葉、薏米:可煮粥或泡茶,幫助祛濕健脾。
蔥姜蒜:夏日炎炎,陽氣向表層聚集,容易“里虛”。可食用一些適量的辛溫食物,助陽氣,如生姜,“冬吃蘿卜夏吃姜”,適量吃姜可溫中散寒,促進排汗。蔥、蒜:能殺菌防病,增強免疫力。
養生建議
飲食、作息、生活環境(空調、洗澡、窗戶)、健身運動、中醫外治(三伏貼、艾灸)、中醫湯藥。目的是防暑、防寒、健脾、養氣、祛濕、排陳寒、養心。
1.八宜八忌
防暑大家知道,往往不注意防寒,就容易中招。新華社推出的“8個一”,八宜八忌。挺實用。
八宜
一個溫度——26攝氏度。(我建議晚上空調設置為為27~28攝氏度,小風)
一次步行——早晚散步,30分鐘左右,出出汗。
一杯熱茶——補水,補充微量元素鉀。
一碗豆湯——三豆湯(赤小豆、綠豆、黑豆)、五豆湯(赤小豆、綠豆、黑豆、黃豆、白扁豆),健脾祛濕。
一個午覺——15到30分鐘的午休,補充精氣神。
一杯溫水——小口啜飲。多喝溫開水、淡鹽水、酸梅湯或檸檬水,避免大量飲用含糖飲料。有條件的米湯也不錯。出汗后,可喝椰子水補充津液,陰虛的人適合喝。
一份蔥姜蒜——做菜時加入。
一次泡腳——引氣歸元。
八忌
1)不開窗
2)冷風對著吹
3)大口喝急水
4)冷飲不離手
5)沖涼水澡
6)多吃煎炸燒烤
7)愛穿露肚臍裝
8)情緒太激動
2. 三伏貼
三伏貼是將麻黃、白芥子、細辛等溫陽散寒、化痰通絡的中藥研成細末,用生姜汁等調成糊狀,貼敷在肺俞、大椎、膏肓等特定穴位上。其借助三伏天旺盛的陽氣,能有效提升人體陽氣,驅散體內寒邪,對于冬季易發作的慢性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等虛寒性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比如陰虛、有熱的,這2種體質的人,在三伏天補陽,是在給身體“火上澆油”,只壞不好。舌苔黃厚,有熱。陰虛,舌頭紅,無苔或者薄苔,或者是地圖舌體型干瘦、小嘴唇紅、干大便干燥,羊屎蛋或者便秘。
陰虛的人,夏天養陰生津才是主要方向,酸梅湯、銀耳百合羹都很不錯。有熱的,淡竹葉茶,金銀花茶,金銀花甘草茶都可以。
3. 艾灸
艾灸足三里、關元等穴位,可增強免疫力,改善虛寒體質。
4. 泡腳
晚上用溫水(可加艾葉、生姜)泡腳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祛除濕氣。
5.養心
1)可以食用酸棗仁粥來滋陰養血、安神,但實邪郁火或大便易溏稀者不宜食用。
2)靜坐 每日15分鐘-30分鐘的靜坐。心靜自然涼,心安神自足。()
6.補氣止汗
汗出過多臨時可用生脈飲,愛出汗、氣虛自汗的適合緩補可用黃芪黑豆紅棗湯(黑豆30克、大棗5顆、黃芪5~10克),煮湯。喝黃芪容易上火,可換成五指毛桃。三伏天鍛煉,小汗宜人,大汗傷身,切記,切記。
7.運動
早起,靜坐/站樁15-30分鐘,然后八段錦(或金剛功、太極拳)一套。周末休息時間,可散步。晚飯后,散步。入睡前,可靜坐15分鐘。()
8.茶飲
1)濕熱困體,口腔潰瘍,虛胖。可以喝冬瓜荷葉茶、冬瓜荷葉白茶等。
冬瓜荷葉茶:冬瓜皮5克、荷葉5克,或加綠茶3克、白茶5克。
2)健脾補氣,可以蓮子黃芪湯。
三伏,埋伏著諸多兇險,還是要謹慎,保持正念正行,平和而不急躁,防暑也要防寒,適度出汗,即便要補,也是清補。關注好自身的精神狀態、胃口、睡眠、舌相、二便,學會觀察,放輕松,行中道。
好,到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