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主辦的第31屆香港國際教育及職業展近日成功舉辦,吸引了1000多家來自2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高校院所、教育機構參加,面向全球學生和求職人士提供升學、進修及求職信息,顯示出香港教育高度的國際化特征。
香港本身就是一座國際化城市,近年來著力建設國際教育樞紐,打造“留學香港”品牌,教育國際化水平有了新提升。國際知名高等教育咨詢機構發布的2025年排名中,香港有5所大學進入全球百強,6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0名。目前香港有54所國際學校提供國際通用文憑課程,其中21所在全球同類學校排名中躋身百強。
放眼全球,香港發展國際教育可謂是順勢而為。數據顯示,全球留學生人數快速增長,到2024年超過690萬人,與2021年相比增加50萬人。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在發力國際教育,力爭招攬更多留學生。特區政府也不遑多讓,拿出真金白銀,設置特區政府獎學金、“一帶一路”獎學金、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等,吸引境外學生來港就學。自2024至2025學年起,接受特區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8所大學,將錄取非本地學生的限額由20%擴大到40%。目前這8所大學中非本地學生為26600人,其中17200人修讀學士學位,占本地學額的23.2%。
發展國際教育也是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題中之義。特區政府著手在北部都會區興建“大學教育城”,香港科技大學、理工大學、浸會大學已經就相關院校建設提交了建議書。連續多年在亞洲表演藝術類別排名第一的香港演藝學院也在研究到大學教育城建設新校舍。北部都會區是承載國際創科中心功能的主陣地,這些高水平院校的集聚將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才供應和科研項目。
需要注意的是,香港的國際教育指標中,就讀成本和就業率仍然排名靠后。數據顯示,香港的大學非本地生年均學費超過16萬港元,加上住宿與日常生活開支,年度總費用接近30萬港元,遠高于亞洲其他城市。這就需要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創新思路,把當前的“搶人才”戰略與長遠的“育人才”目標結合起來,把解決本地居民住房難問題與緩解留學生住宿貴問題結合起來,把政策措施與市場化手段結合起來,尋求固根本利長遠的解決之道。提升就業率則需要香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特別是要出臺針對初創企業的精準扶持措施,鼓勵青年人才創業創新。同時,要利用好大灣區產業完備度高的優勢,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深化融合,用好前海、橫琴、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臺政策,緊密銜接灣區各類青年創業基地,拓展青年人才就業空間。
引得來是硬功夫,留得住是真本事,樂見特區擦亮“留學香港”這塊金字招牌?。ū疚膩碓矗航洕請?作者:劉 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